[发明专利]传递身份数据以控制门禁的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90440.3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6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邱全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集团(北京)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5 | 代理人: | 许志勇 |
地址: | 201114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递 身份 据以 控制 门禁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禁控制系统及其方法,特别是一种传递身份数据以控制门禁的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门锁是最常见的门禁装置,具有简单、易安装、以及不需电力的优点。同时,在开门的钥匙遗失时,也可以找到开锁的人员打开门锁。但门锁的缺点是钥匙容易遗失,且容易被有经验的小偷轻易地打开。
为了避免钥匙遗失的麻烦,以及增加小偷打开门锁的困难度,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电子锁逐渐普及,尤其在有一定出入人数的住宅或办公室等地方几乎都会安装电子锁。目前电子锁大致可分为按键式密码锁、芯片式电子锁、以及磁卡式电子锁三大类。其中,按键式密码锁具有不用携带钥匙与不会遗失钥匙的优点,但密码锁价格高昂,且保密性不佳,容易遭到窃贼侧录或偷窥密码,被通过门禁的风险依然不低;而芯片式电子锁与磁卡式电子锁虽然具有较好保密性的优点,但缺点在于当芯片卡或磁卡等卡片遗失时,用户便无法通过门禁系统,同时也需要更换电子锁的密码,且其他卡片的持有者也需要更新卡片,否则其他卡片持有者也无法通过门禁系统,这将造成其他卡片持有者的困扰。
综上所述,可知现有技术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遗失电子门禁系统的卡片便无法通过门禁系统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改进的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存在遗失电子门禁系统的卡片便无法通过门禁系统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递身份数据以控制门禁的系统及其方法,其中:
本发明所公开的传递身份数据以控制门禁的系统,至少包括:便携式装置,用于获取得身份验证条形码;读取装置;服务器,用于接收便携式装置所传送的身份识别数据,并传送控制信息至读取装置,使读取装置通过便携式装置取得身份验证条形码,并传送身份验证条形码至服务器,以及用于判断身份识别数据与身份验证条形码相对应时,产生管理信号;管理装置,用于于接收到管理信号时开启门禁。
本发明所公开的传递身份数据以控制门禁的方法,其步骤至少包括:服务器产生身份验证条形码;便携式装置获取得身份验证条形码;便携式装置传送身份识别数据至服务器;服务器传送控制信息至读取装置,使读取装置通过便携式装置取得身份验证条形码;读取装置传送身份验证条形码至服务器;服务器判断身份识别数据与身份验证条形码相对应时,传送管理信号至管理装置;管理装置开启门禁。
本发明所公开的系统与方法如上,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差异在于本发明通过便携式装置直接将身份识别数据传送到服务器,并间接地通过读取装置将身份验证条形码传送到服务器,使得服务器依据便携式装置所传送的身份识别数据以及读取装置所传送的身份验证条形码判断是否产生管理信号并传送给管理装置开启门禁,由此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并可以达成提高门禁系统的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传递身份数据以控制门禁的系统架构图。
图2A为本发明所述的传递身份数据以控制门禁的方法流程图。
图2B为本发明所述的传送公告信息的附加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列表
110便携式装置
120读取装置
130服务器
140管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实施方式,这些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轻易地充分理解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应用的技术手段并据以实施,由此实现本发明可达成的效果。
本发明可以提供通过便携式装置与门禁系统的服务器及读取装置通信,使得服务器判断便携式装置的持有者通过身份认证而控制门禁开启,不再需要钥匙或感应卡。
以下先以图1中本发明所述的传递身份数据以控制门禁的系统架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系统运作。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系统包括便携式装置110、读取装置120、服务器130和管理装置140。读取装置120可能并不只一个,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系统可能包括一个或多个读取装置120。
便携式装置110为可以与服务器130通信,且可以显示数据或可以传送数据给近端装置的装置。便携式装置110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集团(北京)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集团(北京)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04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门锁
- 下一篇:一体化防伪检测传感器模块及具有该模块的点验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