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波束训练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8782.1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4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兵朝;孙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信威永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H04W74/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束 基站 波束训练 终端 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终端发送 最佳接收 发送 随机接入过程 广播信号 基站发送 基站获取 接收窗口 数据传输 同步信号 互易性 收发 重复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波束训练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基站向终端发送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所述终端获取最佳接收粗波束;所述终端向基站发送Preamble,所述基站获取最佳发送粗波束;所述基站通过所述最佳发送粗波束向接入的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包括Preamble ID、TA advance、TC‑RNTI、UL Grant和Message 3重复次数所述终端通过所述最佳接收粗波束在对应的接收窗口接收所述基站的RAR消息。从而当系统满足收发波束互易性时,基站和终端可以在同步和随机接入过程中完成波束训练过程,并可以利用训练好的细波束进行数据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波束训练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3GPP关于NR的最近一次RAN1会议中明确要在系统发送同步、广播信息以及随机接入过程中引入多波束扫描机制。同时,也明确了波束管理包括粗波束训练和波束优化两个过程,粗波束训练用于初步对齐收发两端波束方向,波束优化则基于粗波束训练的结果,在粗波束范围内对齐收发两端的精细波束,用以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链路增益。TDD作为NR中的一个关键特性,使得波束训练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上下行信道的互易性,而且对于高频信道,当信道角扩散比较小时,上下行或者收发波束的角度是满足部分或全部的互易性的,即收发波束具有相同或强相关的角度信息。
目前的研究与讨论还未对具体的波束训练和优化过程达成一致,也没有对TDD模式下信道或波束互易性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波束训练的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如何在基站和终端满足收发波束互易性条件时,提供适用于随机过程中的波束训练方法。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一种波束训练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向终端发送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所述终端获取最佳接收粗波束;
所述终端向基站发送Preamble,所述基站获取最佳发送粗波束;
所述基站通过所述最佳发送粗波束向接入的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包括Preamble ID、TA advance、TC-RNTI、UL Grant和Message 3重复次数
所述终端通过所述最佳接收粗波束在对应的接收窗口接收所述基站的RAR消息。
优选地,所述基站向终端发送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包括:
所述基站采用粗波束按照波束扫描的方式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所述广播信号,每个波束发送的所述同步信号和所述广播信号相互绑定,广播内容包括发送波束对应的Preamble序列集合及PRACH资源集。
优选地,所述基站向终端发送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包括:
在时域内所述基站重复多次发送所述同步信号,重复次数为系统支持的终端具有的粗波束数;所述同步信号之间以及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之间需要有保护间隔用于终端进行波束切换。
优选地,所述终端获取最佳接收粗波束,包括:
所述终端用多个不同指向的粗波束分别接收所述同步信号,并用具有最大RSRP的波束接收所述广播信号,计算并存储针对所述基站每一个方向的同步信号的RSRP以及对应的系统广播消息,所述终端选择具有最佳RSRP对应的接收波束作为本UE的最佳收发波束。
优选地,所述终端向基站发送Preamble,包括:
所述终端从最佳RSRP对应的广播信号广播的可用Preamble Set中随机选择一个Preamble序列,并通过广播信号广播的PRACH信道发送,向所述基站发起随机接入请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信威永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信威永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87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