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85893.7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55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杨青峰;杨基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8 | 分类号: | G06F16/2458;G06F16/248;G06F21/6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处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用于将用于用户画像的数据进行保密处理,促进用户画像的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包括:获取业务系统数据;对所述业务系统数据进行转化,得到转化数据,所述转化数据为具有保密性且能用于进行用户画像的数据;向画像平台发送所述转化数据,以使所述画像平台根据所述转化数据进行用户画像。这样,将业务系统数据方的业务系统数据进行保密处理后,可避免这些业务系统数据的敏感数据的信息泄露,且这样处理成的转化数据仍能用于用户画像,在画像平台,可根据该转化数据进行用户画像,促进实现业务系统数据方的数据和画像服务提供方的数据融合,以实现用户画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户画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用户画像是真实用户的虚拟代表,是建立在一系列真实数据之上的目标用户模型。一般来说,用户画像是根据用户社会属性、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等信息而抽象出的一个标签化的用户模型。用户画像的核心工作即是给用户贴“标签”,而标签是通过对用户信息分析而来的高度精炼的特征标识。
要构建完善的用户画像,通常需要集成、打通各方的数据,例如,“服务购买商”的业务系统的数据,以及线上监测数据。
线上监测数据通常是海量、需要高性能的分布式集群来承载,且这些线上数据通常为技术平台服务提供商的核心数据资产。而“服务购买商”的业务系统数据由于涉及交易数据、个人隐私数据。若将这些业务系统数据发送给“用户画像技术平台提供商”,因业务系统数据包括用户身份数据、业务交易数据,这两种数据由于数据敏感性和商业机密等问题,使得这样的方式推行起来非常困难,会影响使用这种方式的画像系统的实际落地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用于将用于用户画像的数据进行保密处理,促进用户画像的实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业务系统数据;
对所述业务系统数据进行转化,得到转化数据,所述转化数据为具有保密性且能用于进行用户画像的数据;
向画像平台发送所述转化数据,以使所述画像平台根据所述转化数据进行用户画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业务系统数据;
转化单元,用于对所述业务系统数据进行转化,得到转化数据,所述转化数据为具有保密性且能用于进行用户画像的数据;
发送单元,用于向画像平台发送所述转化数据,以使所述画像平台根据所述转化数据进行用户画像。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获取业务系统数据后,对所述业务系统数据进行转化,得到转化数据,该转化数据为具有保密性且能用于进行用户画像的数据;从而,向画像平台发送所述转化数据后,画像平台根据所述转化数据进行用户画像。这样,将业务系统数据方的业务系统数据进行保密处理后,可避免这些业务系统数据的敏感数据的信息泄露,且这样处理成的转化数据仍能用于用户画像,在画像平台,可根据该转化数据进行用户画像,促进实现业务系统数据方的数据和画像服务提供方的数据融合,以实现用户画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58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