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冷却液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3013.2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3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薛忠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瀚坤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N30/10;C10N30/16;C10N30/18;C10N30/06;C10N30/12;C10N40/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冷却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加工冷却液领域,具体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冷却液。
背景技术
冷却液其他的玉要功能包括清理切屑、防止腐蚀、保证生物稳定性和提供对操作员友好的环境。冷却液由复杂的化学配方组合而成,以满足这些专门性能要求。
机加工厂通常有许多不同的加工操作,每个都有自己特定的冷却液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冷却液配方已经衍生出数以百计其有不同功能的产品。
过去,机加工厂往往在现场准备成打不同的冷却液来满足工程师针对每台机床采用鼓佳冷却液的要求。但是,加工车间不同冷却液引起了交叉污染和废液不相容等问题。此外,多种冷却液还引起了库存的增加。
如今,机加工厂趋向于在车间对所有工艺都采用一种或有限数目的冷却液。
这种做法促使冷却液供应商们开发更综合的产品,帮助在制造优良产品的同时解决冷却、润滑、防腐及微生物控制等问题。而对如此众多的工艺和市场上大量的冷却液品种,机加工厂在针对其操作而选择性能最佳、最经济的冷却液方而遇到了复杂的挑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冷却液,通过长期的实验和调整,合理的将矿物油、油脂、极压添加剂、乳化剂、pH引发剂、杀虫剂、去泡剂、防氧化剂、切削油和亚硝酸钠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得到浓缩型冷却液,在使用的时候直接与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即可使用,同时具备润滑、防锈、提高生物稳定性能、有效抑制细菌和霉菌、降低泡沫、抗氧化和增加被加工工件光泽等效果。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冷却液,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矿物油4~6份、油脂2.5~4份、乳化剂5~8份、pH引发剂6~10份、杀虫剂5~14份、去泡剂5~14份、防氧化剂10~20份、切削油25~35份、亚硝酸钠12~18份。
进一步,所述的冷却液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矿物油5份、油脂3份、乳化剂6份、pH引发剂9份、杀虫剂10份、去泡剂10份、防氧化剂15份、切削油28份、亚硝酸钠15份。
进一步,所述的冷却液使用时与水混合,所述的冷却液与水重量比为1~5:35~40。
进一步,所述的冷却液与水重量比为3:37。
进一步,所述的切削油由机械油和煤油混合而成。
进一步,所述的机械油和煤油混合重量比1~2:3~6。
进一步,所述的机械油和煤油混合重量比2:5。
本发明一种多功能冷却液,其有益效果表现在:
通过长期的实验和调整,合理的将矿物油、油脂、极压添加剂、乳化剂、pH引发剂、杀虫剂、去泡剂、防氧化剂、切削油和亚硝酸钠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得到浓缩型冷却液,在使用的时候直接与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即可使用,同时具备润滑、防锈、提高生物稳定性能、有效抑制细菌和霉菌、降低泡沫、抗氧化和增加被加工工件光泽等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多功能冷却液,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矿物油4份、油脂2.5份、乳化剂5份、pH引发剂6份、杀虫剂5份、去泡剂5份、防氧化剂10份、切削油25份、亚硝酸钠12份。
进一步,所述的冷却液使用时与水混合,所述的冷却液与水重量比为1:35。
进一步,所述的切削油由机械油和煤油混合而成。
进一步,所述的机械油和煤油混合重量比1:6。
实施例二
一种多功能冷却液,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矿物油6份、油脂4份、乳化剂8份、pH引发剂10份、杀虫剂14份、去泡剂14份、防氧化剂20份、切削油35份、亚硝酸钠18份。
进一步,所述的冷却液使用时与水混合,所述的冷却液与水重量比为5: 40。
进一步,所述的切削油由机械油和煤油混合而成。
进一步,所述的机械油和煤油混合重量比2:3。
实施例三
一种多功能冷却液,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矿物油5份、油脂3份、乳化剂6份、pH引发剂9份、杀虫剂10份、去泡剂10份、防氧化剂15份、切削油28份、亚硝酸钠15份。
进一步,所述的冷却液使用时与水混合,所述的冷却液与水重量比为3:37。
进一步,所述的切削油由机械油和煤油混合而成。
进一步,所述的机械油和煤油混合重量比2:5。
实验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瀚坤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市瀚坤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30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电容钉卷机导针限位结构
- 下一篇:倾倒开关及转页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