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锅炉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0384.5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5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何军飞;杨茹;冯超;漆雅庆;陈庆文;谢泽琼;黄嘉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F22B37/38 |
代理公司: | 广州圣理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2 | 代理人: | 顿海舟;李唐明 |
地址: | 51017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炉 温室气体排放 指标参数 温室气体排放量 采集模块 显示模块 排放量 监测 参数采集模块 测试 锅炉辅机 监测系统 燃料参数 温室气体 烟气参数 和运算 监测点 运算 估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锅炉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方法及系统。锅炉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方法的步骤包括:确定与锅炉温室气体直接排放量和间接排放量相关的指标参数;确定监测点并测试锅炉的指标参数;根据测试得到的上述指标参数,计算锅炉温室气体排放量。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锅炉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系统,包括燃料参数采集模块、烟气参数采集模块、锅炉辅机参数采集模块和运算显示模块,计算出的锅炉温室气体排放结果会在运算显示模块的界面中显示。本发明可准确、便捷地计算出锅炉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避免了因估算手段的不同而导致计算结果出现偏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及计算,尤其是涉及一种锅炉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方法及系统,属于节能减排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居于世界首位,发展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已势在必行。2009年,我国确定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明确至2020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我国的锅炉是温室气体排放大户,统计数据显示,仅是工业锅炉每年燃煤4~5亿吨,每年排放CO2约1.64亿吨。为了控制锅炉温室气体的排放,有效地对锅炉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监测统计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锅炉实现了对SO2、NOx等酸性气体以及衡量燃烧效率的CO和粉尘的监测,但对温室气体的监测较少。目前也缺乏统一、规范的关于锅炉温室气体排放的测算、监测、统计及考核的方法和标准。当前采用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绩效数据多以估算为主,计算结果容易出现偏差。同时,针对锅炉温室气体排放的计算工具缺失,导致运算效率较低、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增加。温室气体监测与统计手段的不足,直接影响到温室气体减排手段实施效果的评估。
CN102803847A公开了一种确定锅炉系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法,该方法采用能量平衡法,需要计算蒸汽在各种状态时的能量,计算过程繁杂,不便于操作;而且该方法未考虑到锅炉辅机的能量消耗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即未能从整个系统的生命周期出发进行考虑,计算结果不科学。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锅炉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方法及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锅炉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锅炉温室气体排放的统计结果容易出现偏差、运算效率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锅炉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种锅炉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与锅炉温室气体直接排放量和间接排放量相关的指标参数,所述指标参数包括燃料参数、烟气参数及锅炉辅机参数;确定具体的参数数值能保证计算过程的标准性和统一性,可消除估算数值带来的偏差;
步骤二:确定监测点,测试锅炉的指标参数,其中,燃料参数可在燃料入炉前取样并使用燃料衡器称重后再通过元素分析确定,烟气参数可通过在监测点设置的烟气分析仪确定,锅炉辅机参数可通过读取电表或采用电力分析仪测试确定;
步骤三:根据测试得到的上述指标参数,计算锅炉温室气体排放量,包括锅炉温室气体直接排放量和锅炉辅机耗电引起的间接排放量。锅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仅应该考虑直接排放量,也应考虑锅炉辅机耗电引起的间接排放量,这对总体的锅炉温室气体的能耗及排放量才有一个比较科学、比较全面的参考意义。
进一步地,所述燃料参数至少包括基元素Car、Har、Oar、Nar、Sar,基水分Mar、基灰分Aar的含量,燃料热值以及单位时间的燃料消耗量;所述烟气参数至少包括烟气中O2、CO2、CO、H2、SO2的浓度以及过量空气系数;所述锅炉辅机参数至少包括水泵、风机的耗电量以及电力排放因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未经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03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