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击-热气膜复合式防冰结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76293.4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00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柯鹏;杨慧赟;杨春信;陆海鹰;李云单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赵文颖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热气 复合 式防冰 结构设计 方法 | ||
1.一种冲击-热气膜复合式防冰结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根据适航规章和国军标确定防冰设计状态点,包括外流场主流温度T,主流速度u,液态水含量LWC,水滴直径d;
步骤二:计算最大局部水收集系数βmax,水滴撞击极限SL,根据局部水收集系数β的分布及外壁面防冰极限温度tw0=2℃计算驻点所需热流密度
步骤三:结构设计分为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确定防冰方案与两种初步构型,防冰方案为冲击-热气膜复合式防冰,两种初步构型为通缝、离散孔;详细设计阶段,首先通过二维计算进行特性研究,得到气膜加热特性及水滴撞击特性,确定防冰方案的可行性及孔形优化的方式,接着通过三维计算,确定结构的初步构型及求解方法,最后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确定各结构参数,确定最终构型;
步骤四:确定驻点区和气膜缝后区域的供气需求,即供气温度与流量关系,对于防冰结构表面上的驻点区,气膜缝后区域,给定引气流量确定需求的热气温度Th,得出曲线;当给定引气流量时,通过曲线能够得到防冰要求所需求的最低供气温度;
步骤五:获取整体需求供气参数,取驻点区和气膜缝后区域两个区域供气区间的交集,并根据材料的耐温限制Tmax,及最大最小引气流量和得出供气范围;
步骤六:判断供气参数能否满足实际条件,若不在实验可提供的引气流量、温度或材料耐温限制内,则返回重新进行结构设计,若满足实际条件,则继续下一步;
步骤七:确定防冰结构和相应的供气参数,防冰结构包括该冲击-热气膜复合式防冰结构的开缝方式、相对冲击距、气膜缝宽度、气膜缝位置;供气参数包括热气质量流量、热气温度、热气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629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视墙柜
- 下一篇:一种智能溯源电子秤评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