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氯化碳处理池全框架支撑装置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1176103.9 申请日: 2016-12-19
公开(公告)号: CN106836233B 公开(公告)日: 2019-06-21
发明(设计)人: 梁峙;梁骁 申请(专利权)人: 徐州腾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02D17/04 分类号: E02D17/04
代理公司: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代理人: 王新生
地址: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徐州高新***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四氯化碳 处理 框架 支撑 装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四氯化碳处理池全框架支撑装置,包括:移动式顶棚基体(1),滑轨(2),全框架支撑装置(3),支撑顶杆(4),控制中心(5);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顶棚基体(1)下方设有全框架支撑装置(3),所述全框架支撑装置(3)与移动式顶棚基体(1)之间通过支撑顶杆(4)螺栓连接,所述全框架支撑装置(3)下方设有滑轨(2),所述滑轨(2)与全框架支撑装置(3)滚动连接,所述控制中心(5)位于全框架支撑装置(3)侧壁表面;

所述全框架支撑装置(3)包括:支撑主架装置(3-1),支撑辅架装置(3-2),连接杆(3-3),形变量检测仪(3-4);所述支撑主架装置(3-1)呈“门”字状结构,支撑主架装置(3-1)数量为2组,两组支撑主架装置(3-1)之间通过槽钢横梁连接,主架装置(3-1)内部设有螺纹松紧传感器;所述支撑辅架装置(3-2)位于支撑主架装置(3-1)上方表面,支撑辅架装置(3-2)内部设有螺纹松紧传感器,支撑辅架装置(3-2)与支撑主架装置(3-1)之间通过连接杆(3-3)螺栓连接,所述连接杆(3-3)数量不少于10根,连接杆(3-3)内部设有螺纹松紧传感器,连接杆(3-3)与水平面夹角在21 °~73 °之间;所述形变量检测仪(3-4)位于支撑主架装置(3-1)外壁表面,螺纹松紧传感器、形变量检测仪(3-4)与控制中心(5)导线控制连接;

所述支撑主架装置(3-1)包括:水平支架(3-1-1),过渡主架(3-1-2),加强筋(3-1-3),竖直主架(3-1-4),加强顶杆(3-1-5),移动装置(3-1-6),减震装置感应器(3-1-7);所述水平支架(3-1-1)两端各连接一过渡主架(3-1-2),所述过渡主架(3-1-2)与水平支架(3-1-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水平支架(3-1-1)和过渡主架(3-1-2)内部设有螺纹松紧传感器,螺栓直径不少于10 mm,过渡主架(3-1-2)与水平支架(3-1-1)连接处设有加强筋(3-1-3),所述加强筋(3-1-3)厚度6 mm~12 mm;所述竖直主架(3-1-4)位于过渡主架(3-1-2)下表面,竖直主架(3-1-4)与过渡主架(3-1-2)之间的连接方式和过渡主架(3-1-2)与水平支架(3-1-1)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竖直主架(3-1-4)侧壁设有减震装置感应器(3-1-7),所述减震装置感应器(3-1-7)垂直安装;所述加强顶杆(3-1-5)一端连接水平支架(3-1-1),加强顶杆(3-1-5)另一端连接竖直主架(3-1-4);所述移动装置(3-1-6)位于竖直主架(3-1-4)下表面,移动装置(3-1-6)与竖直主架(3-1-4)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移动装置(3-1-6)数量为4组;减震装置感应器(3-1-7)与控制中心(5)导线控制连接;

所述移动装置(3-1-6)包括:行走电机(3-1-6-1),换向齿轮(3-1-6-2),行走齿轮(3-1-6-3),移动滚轮(3-1-6-4),保护壳(3-1-6-5);所述行走电机(3-1-6-1)与控制中心(5)导线控制连接,行走电机(3-1-6-1)输出端设有换向齿轮(3-1-6-2),所述换向齿轮(3-1-6-2)齿顶圆两侧分别设有行走齿轮(3-1-6-3)及移动滚轮(3-1-6-4),换向齿轮(3-1-6-2)和行走齿轮(3-1-6-3)内部设有转速传感器;所述换向齿轮(3-1-6-2)、行走齿轮(3-1-6-3)、移动滚轮(3-1-6-4)外侧设有保护壳(3-1-6-5),所述保护壳(3-1-6-5)表面涂有防锈漆;转速传感器与控制中心(5)导线控制连接;

所述竖直主架(3-1-4)由高分子材料压模成型,竖直主架(3-1-4)的组成成分和制造过程如下:

一、竖直主架(3-1-4)组成成分:

按重量份数计,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48~218份,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78~348份,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醇酯208~408份,双{3-[3-(2H-苯并三唑-2-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丙酸}-聚乙二醇78~478份,2-[2,4-双(1,1-二甲基丙基)苯氧基]-3',5'-二氯-4'-乙基-2'-羟基丁酰苯胺68~468份,N-[5-[4-[2,4-双(1,1-二甲基丙基)苯氧基]丁酰氨基]-2-氯苯基]-4,4-二甲基-3-氧代戊酰胺348~558份,浓度为28 ppm~148 ppm的2,2'-[(3,3'-二氯-1,1'-联苯-4,4'-二基)二偶氮]双[N-(4-氯-2-甲基苯基)-3-氧代]丁酰胺98~428份,二[4-羟基-3-[(2-羟基-1-萘基)偶氮]-N-(3-甲氧丙基)苯基磺酰胺合]铬酸钠48~458份,2-[(4-氯-硝基苯基)偶氮]-N-(2,4-二甲基苯基)-3-氧代丁酰胺88~438份,交联剂68~418份,2-[2,4-双(1,1-二甲基丙基)苯氧基]丁酰氯38~158份,4-[2,4-双(1,1-二甲基丙基)苯氧基]丁胺248~448份,N-[2-[(2,4-二硝基苯基)偶氮]-5-[(2-羟基-3-甲氧基丙基)氨基]-4-甲氧基苯基]-乙酰胺38~68份,2-[2,4-双(1,1-二甲基丙基)苯氧基]丁酸乙酯248~438份;

所述交联剂为2-(2,4-二-1,1-二甲基丙基苯氧基乙酰氨基)-4,6-二氯-5-甲基苯酚、[2,4-二(1,1-二甲基丙基)苯氧基]乙酰氯、1,1-二甲氧基-2-苯基乙烷中的任意一种;

二、竖直主架(3-1-4)的制造过程,包含以下步骤:

第1步:在反应釜中加入电导率为1.48 μS/cm~4.38 μS/cm的超纯水418~648份,启动反应釜内搅拌器,转速为138 rpm~228 rpm,启动加热泵,使反应釜内温度上升至68 ℃~98 ℃;依次加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醇酯,搅拌至完全溶解,调节pH值为3.8~8.8,将搅拌器转速调至148 rpm~248 rpm,温度为108 ℃~238 ℃,酯化反应9~28小时;

第2步:取双{3-[3-(2H-苯并三唑-2-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丙酸}-聚乙二醇、2-[2,4-双(1,1-二甲基丙基)苯氧基]-3',5'-二氯-4'-乙基-2'-羟基丁酰苯胺进行粉碎,粉末粒径为48~98目;加N-[5-[4-[2,4-双(1,1-二甲基丙基)苯氧基]丁酰氨基]-2-氯苯基]-4,4-二甲基-3-氧代戊酰胺混合均匀,平铺于托盘内,平铺厚度为48 mm~88 mm,采用剂量为4.8 kGy~8.8 kGy、能量为3.8 MeV~5.8 MeV的α射线辐照28~48分钟,以及同等剂量的β射线辐照85~128分钟;

第3步:经第2步处理的混合粉末溶于2,2'-[(3,3'-二氯-1,1'-联苯-4,4'-二基)二偶氮]双[N-(4-氯-2-甲基苯基)-3-氧代]丁酰胺中,加入反应釜,搅拌器转速为88 rpm~288rpm,温度为168 ℃~298 ℃,启动真空泵使反应釜的真空度达到-0.48 MPa~-0.88 MPa,保持此状态反应8~28小时;泄压并通入氮气,使反应釜内压力为1.85 MPa~6.85 MPa,保温静置8~28小时;搅拌器转速提升至98 rpm~288 rpm,同时反应釜泄压至0MPa;依次加入二[4-羟基-3-[(2-羟基-1-萘基)偶氮]-N-(3-甲氧丙基)苯基磺酰胺合]铬酸钠,2-[(4-氯-硝基苯基)偶氮]-N-(2,4-二甲基苯基)-3-氧代丁酰胺完全溶解后,加入交联剂搅拌混合,使得反应釜溶液的亲水亲油平衡值为4.8~8.8,保温静置8~13小时;

第4步:在搅拌器转速为98 rpm~238 rpm时,依次加入2-[2,4-双(1,1-二甲基丙基)苯氧基]丁酰氯、4-[2,4-双(1,1-二甲基丙基)苯氧基]丁胺、N-[2-[(2,4-二硝基苯基)偶氮]-5-[(2-羟基-3-甲氧基丙基)氨基]-4-甲氧基苯基]-乙酰胺、2-[2,4-双(1,1-二甲基丙基)苯氧基]丁酸乙酯,提升反应釜压力,使其达到4.08 MPa~7.48 MPa,温度为148 ℃~238℃,聚合反应8~28小时;反应完成后将反应釜内压力降至0 MPa,降温至28 ℃~48 ℃,出料,入压模机即可制得竖直主架(3-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氯化碳处理池全框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1步:将滑轨(2)铺置于移动式顶棚基体(1)下方地平面位置,并将预先组装好的移动装置(3-1-6)放置于滑轨(2)滑槽内;

第2步:将水平支架(3-1-1)、过渡主架(3-1-2)及竖直主架(3-1-4)用螺栓依次连接起来,并通过加强顶杆(3-1-5)两端用螺栓连接水平支架(3-1-1)及竖直主架(3-1-4)以增加支撑强度,将减震装置感应器(3-1-7)通过螺栓安装在竖直主架(3-1-4)侧壁表面,之后将组成完成的支撑主架装置(3-1)安装于移动装置(3-1-6)上表面,并通过支撑顶杆(4)将支撑主架装置(3-1)与移动式顶棚基体(1)固定连接;

第3步:通过不同尺寸的槽钢焊接组装支撑辅架装置(3-2),将组装成型的支撑辅架装置(3-2)放置于支撑主架装置(3-1)上表面,并通过连接杆(3-3)螺栓固定;

第4步:上述步骤完成后,装置可正常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形变量检测仪(3-4)实时检测装置的形变程度,当形变量超过系统预设值时,形变量检测仪(3-4)将信号发送至控制中心(5)并持续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停止施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腾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徐州腾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610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