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电解厌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75864.2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7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吴高峰;丁杰;李旭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爱特流体控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600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电辅助高效厌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工业迅猛的发展,产生的污水量不断增加,造成了环境污染。如今,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但在污水处理中,存在很多难降解的物质及有毒污染物,现有的处理设备不能达到很好的过滤和降解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难降解的物质及有毒污染物的处理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电解厌氧装置。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微电解厌氧装置,底座4上设有金属框架1,金属框架1内部安装塑料容器2,塑料容器2内安装石墨纤维电极6,塑料容器2前下部设有进水口3,塑料容器2后上部设有出水口5。
本发明的微电解厌氧装置,附着在电极表面的噬电微生物以废水中有机物质为电子供体,在氧化有机物的同时,向胞外转移质子和电子,质子通过电解液到达阴极,电子经过阳极和外电路到达阴极,在外加电势的辅助下,质子与电子在阴极结合生成氢气,即将有机底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清洁能源,进而实现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COD去除率达到80%,氨氮去除率为30%,难降解及有毒污染物去除率最高达95%,废水毒性降低65%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微电解厌氧组件结构图。
图中:1、金属框架,2、塑料容器,3、进水口,4、底座,5、出水口,6、石墨纤维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微电解厌氧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底座4上设有金属框架1,金属框架1内部安装塑料容器2,塑料容器2内安装石墨纤维电极6,塑料容器2前下部设有进水口3,塑料容器2后上部设有出水口5。
原理:电子流动是微生物新陈代谢的固有特征,微生物将电子从电子供体(低电势)传递给电子受体(高电势)。微生物会在它们的能力范围内尽最大地可能通过选择电势最高且可用的电子受体来获取能量增益。在微生物环境中,可溶电子受体通常都会首先被消耗殆尽。之后,微生物可进行发酵作用或者利用非可溶的电子受体。同理,微生物也会在它们的能力范围内,通过选择电势最低且可用的电子供体,来使能量增益最大化,这样使得新陈代谢更容易进行。
微生物电辅助高效厌氧技术是将传统厌氧处理和微生物电化学处理手段相结合,系统中同时存在厌氧活性污泥、颗粒污泥及生物膜三种污泥形态,三者共同承担污染物降解的功能,反应器内生物相丰富,可达到同时降解多种污染物质的效果。同时,附着在电极表面的噬电微生物以废水中有机物质为电子供体,在氧化有机物的同时,向胞外转移质子和电子,质子通过电解液到达阴极,电子经过阳极和外电路到达阴极,在外加电势的辅助下,质子与电子在阴极结合生成氢气,即将有机底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清洁能源,进而实现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
微电解组件对COD去除效果:电极表面有大量的微生物,细菌主要呈杆状和球状。并且微生物膜的厚度不是很大,微生物基本上都能接触到电极,主要都是电化学活性菌,这样大大提高了微生物的传递电子的能力,又减少了电化学活性菌和其他厌氧菌群之间的竞争,这与单独采用微生物电催化工艺的菌群分布不同。
应用:制药废水及其它工业、生活污水。组件多个并联使用,安装方便,最高堆放4层,节省空间。单个组件底座有标准叉车口,顶部有互相固定连接的插接口,方便现场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爱特流体控制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爱特流体控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58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