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衡机主轴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75108.X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5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科隆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02 | 分类号: | G01M1/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说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30 | 代理人: | 冯晓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衡 机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衡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平衡机主轴。
背景技术
现代机械中包含着大量的作旋转运动的,由于制造零部件的材质不均匀、加工及装配中产生的误差,甚至设计时就具有非对称的几何形状等多种因素,使得零部件在旋转时,其上每个微小质点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不能相互抵消,离心惯性力通过轴承作用到机械及其基础上,引起振动,产生了噪音,加速轴承磨损,缩短了机械寿命,严重时能造成破坏性事故。
各类机器所使用的平衡方法较多,静平衡常使用平衡架,静平衡精度低,平衡时间长;双面平衡使用各类动平衡试验机。动平衡试验机虽能较好地进行平衡,但是对于零部件尺寸相差较大时,往往需要不同规格尺寸的动平衡机,而且平衡时仍需将零部件从机器上拆下来,这样明显是既不经济,也十分费工。而且动平衡机无法消除由于装配或其它随动元件引发的系统振动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衡机主轴,使机械在正常安装与运转条件下进行平衡调节,降低系统振动。使整机在工作状态下就可获得较高的平衡精度。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一种平衡机主轴,其特征在于,具有:
轴座,所述轴座内腔设有一组平衡设置的后轴承和前轴承,所述后轴承和前轴承之间设有轴承支撑架,所述后轴承一侧安装有后轴承轴向压簧;
主轴,所述主轴由主轴轴芯、拉杆和夹头形成;所述主轴轴芯为空心结构,所述主轴轴芯前端为圆柱状,主轴轴芯后端设有传动轮槽;所述主轴轴芯底部空腔内设有夹头拉紧弹簧,所述夹头拉紧弹簧一端固定在所述主轴轴芯底部空腔,另一端固定在弹片限位压板,所述弹片限位压板卡扣在所述主轴轴芯底部;所述拉杆贯穿所述弹片限位压板与所述夹头活动连接,所述拉杆与所述夹头活动连接贯穿在主轴轴芯内;
所述主轴贯穿所述轴座内腔平衡设置的后轴承和前轴承并置于轴座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后轴承轴向压簧为蝶形弹簧组。固定后轴承的位置,降低振动引起后轴承的移动,防止后轴承与主轴产生相对运动,导致主轴无法正常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夹头拉紧弹簧为蝶形弹簧组。拉紧夹头,加大弹力,减少蝶形弹簧组的形变,降低弹性形变的频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夹头为弹簧夹头,所述弹簧夹头头部为外锥形,所述弹簧夹头头部外套有弹簧片,所述弹簧夹头外锥的头部与所述主轴轴芯顶部的锥孔相匹配。固定夹具,外套有弹簧片进一步紧夹夹具。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夹头设有夹头弹性内孔。进行夹持时,夹头的弹性内孔有效增大夹持内孔的张开度,更容易固定夹具。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拉杆与所述夹头相连部为相匹配的螺旋纹组件,相互拧紧固定。螺旋纹的结构,易于固定拉杆与夹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夹头设有夹头内孔,所述拉杆设有通孔,所述夹头内孔连通所述拉杆通孔。便于清洁主轴的内部。降低由杂质造成的振动,导致主轴不平衡的影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后轴承一侧设有弹片垫片;所述前轴承一侧设有轴承垫片。后轴承一侧设有,增加弹片垫片,使弹簧组满足高度要求。前轴承一侧设有轴承垫片,固定轴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拉杆设有至少一个拉杆胶圈。防止拉杆与主轴轴芯产生相对运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轴承支撑架为圆柱状,上端设有外延的支撑部;所述轴承支撑架套合在主轴的中部,与主轴相匹配。支撑轴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平衡机主轴,在整机在正常安装与运转条件下对机械整体进行平衡调节,降低整机的系统振动。使整机在工作状态下就可获得较高的平衡精度,实现现场整机的动平衡的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平衡机主轴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平衡机主轴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平衡机主轴的主轴部件连接关系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平衡机主轴的轴芯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平衡机主轴的夹头与拉杆的连接放大图;
图中标记 :1、轴座;11、后轴承;111、后轴承轴向压簧;112、弹片垫片;12、前轴承;121、轴承垫片;2、主轴;21、主轴轴芯;211、主轴轴芯顶部的锥孔;22、拉杆;221、通孔;23、夹头;231、夹头外锥的头部;232、夹头弹性内孔;233、弹性片;234、夹头内孔;24、传动轮槽; 3、弹片限位压板;4、夹头拉紧弹簧;5、轴承支撑架;6、拉杆胶圈;7、螺旋纹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科隆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科隆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51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