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性铁氧体生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71097.8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98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胡长庆;刘文治;黄道德;赵春霞;陈新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宝力农环境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G49/00 | 分类号: | C01G4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221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性 铁氧体 生产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磁性铁氧体生产装置,包括:一机体,机体的上端封盖开设有一进料口,其下端封底开设有一排料口;一进料阀管,进料阀管的出料端穿过机体上的进料口后伸入机体内;一排料阀管,排料阀管的进料端与机体的排料口连接;一环绕设置在机体的外周面上的加热外盘管;一用于对加热介质进行加热的循环加热器;一电动搅拌机;一梯度导磁组件;一空气热交换器,加热空气出口通过连接管并接在机体的排料口内;以及一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空气出口与空气热交换器的空气进口连接。采用本发明的磁性铁氧体生产装置处理电镀污泥可达到全部资源化,克服填埋法所引起的占地面积大,浪费资源和易二次矿化溶出的生态风险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重金属危废资源化处理的环保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子材料磁性铁氧体生产的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性铁氧体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电镀污泥和其他行业的含重金属污泥的传统处理方法为无害化处理,目前绝大多数采用水泥包埋达到稳定化不再溶出后,最终采用填埋方式进行处理。另一种处理方式为加入硅酸盐进行高温1400℃以上熔融达到玻璃化,使得重金属达到稳定化后,最终也是采用填埋方式进行处理。这两种处理方式的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也浪费危废资源,长期填埋经矿化微生物的矿化作用后,会使得重金属发生二次溶出的隐患,造成对生态环境的二次污染。为此,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的电镀污泥和其他行业的含重金属污泥的处理方法存在占地面积大、浪费土地资源和危废资源、导致对生态环境的二次污染隐患等问题,而提供一种避免采用填埋方式进行处理、节省土地资源、提高采用电镀污泥的危废资源化利用率的磁性铁氧体生产装置。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磁性铁氧体生产装置,包括:
一机体,所述机体的上端封盖开设有一进料口,其下端封底开设有一排料口;
一进料阀管,所述进料阀管的出料端穿过所述机体上的进料口后伸入所述机体内,其进料端与污泥供给设备连接,所述进料阀管上安装有一第一截止阀;
一排料阀管,所述排料阀管的进料端与所述机体的排料口连接,所述排料阀管上安装有一第二截止阀;
一环绕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外圆周面上的加热外盘管,所述加热外盘管具有一加热介质进口和一加热介质出口;
一用于对加热介质进行加热的循环加热器,所述循环加热器具有一循环泵进口和一循环泵出口,所述循环加热器的循环泵进口与所述加热外盘管的加热介质出口连接,其循环泵出口与所述加热外盘管的加热介质进口连接;
一电动搅拌机,所述电动搅拌机包括一搅拌变速电机、一搅拌轴以及若干搅拌齿状叶片,所述搅拌变速电机安装在所述机体的上端封盖的上方,所述搅拌轴的上端与所述搅拌变速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其下端穿过所述机体的上封端盖并垂直向下延伸至所述机体的下部,所述若干搅拌齿状叶片沿轴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搅拌轴延伸入所述机体内的部分上;
一梯度导磁组件,所述梯度导磁组件包括一导磁轴承套、一导磁轭铁、若干电磁线圈以及若干环状梯度导磁齿板,所述导磁轴承套套设置在所述搅拌轴上且位于所述搅拌变速电机与所述机体的上端封盖之间,所述导磁轭铁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外侧且其一端与所述导磁轴承套连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机体的下部侧壁后伸入所述机体内且位于所述机体的排料口的上方,所述若干电磁线圈间隔套设在所述导磁轭铁上,所述若干环状梯度导磁齿板沿轴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内侧壁上;
一空气热交换器,所述空气热交换器具有一空气进口和一加热空气出口,所述加热空气出口通过连接管并接在所述机体的排料口内;以及
一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空气出口与所述空气热交换器的空气进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宝力农环境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宝力农环境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10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