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9908.0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22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高博;曾毅夫;叶明强;周益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C02F9/00;B01D47/02;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熊靖宇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除尘 一体化 装置 | ||
一种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包括脱硫塔,脱硫塔顶部为出气口,底部为排污口,脱硫塔设有相互连通的喷淋区和碱液膜区,喷淋区与碱液膜区之间通过多组喷射碱液的喷嘴形成碱液雾隔离,碱液膜区与出气口之间设有疏水透气膜隔离,疏水透气膜在背对烟气移动方向的一侧上设有碱液层,本发明有效减少脱硫塔的喷淋级数,从而达到降低脱硫塔高度的目的,并且可有效提高除尘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垃圾焚烧含硫烟气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
技术背景
生活垃圾问题已经成为最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尤其在地处偏远地区,生活垃圾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大部分是就地焚烧。垃圾的直接露天焚烧,会造成严重的大气及生态环境污染。
垃圾直接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含硫、二噁英等有毒有害气体。这样严重影响了周围人群的生活环境安全,会直接危害到周边人群的身心健康。
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含有大量的SO2及烟尘。含硫化合物焚烧时氧化,且大部分为SO2。因此垃圾焚烧的烟气,不仅需要除尘设备,还需要脱硫装置。现有的脱硫方法,主要应用的是湿法脱硫技术,而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增加一套除尘装置,因此增加了整套设备的占地面积。传统的脱硫技术,需要增加喷淋级数,才能对烟气中SO2具有较好的去除率,因此,脱硫设备的高度也会很高,增加制造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垃圾燃烧后产生烟气脱硫装置,因喷淋级数多,脱硫装置整体高度过高及处理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减少脱硫塔的喷淋级数,从而达到降低脱硫塔高度的目的,并且可有效提高除尘效果的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包括脱硫塔,所述脱硫塔顶部为出气口,底部为排污口,所述脱硫塔设有相互连通的喷淋区和碱液膜区,所述脱硫塔的进气口设置在喷淋区下方,所述进气口进入的烟气依次通过喷淋区和碱液膜区从出气口排出,烟气通过喷淋区和碱液膜区达到脱硫、除尘的目的,所述喷淋区与碱液膜区之间通过多组喷射碱液的喷嘴形成碱液雾隔离,所述碱液膜区与出气口之间设有疏水透气膜隔离,所述疏水透气膜在背对烟气移动方向的一侧上设有碱液层。通过喷淋区和碱液膜区的烟气中的酸性物质和粉尘能够被有效去除,排放出来的烟气温度在100-200℃,有效的避开了二噁英二次形成的温度区间。
所述碱液膜区的顶部设有多层脱硫层,每层脱硫层包括多根水平排布的内通碱液的供液管和设置在每根供液管下方呈“人”字型排布的疏水透气膜,上层脱硫层的疏水透气膜下端与下层脱硫层的供液管连接,最下层脱硫层的疏水透气膜通过多根支撑管支撑,所述供液管面向疏水透气膜侧设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流出的碱液在疏水透气膜上形成碱液层。
所述供液管下方的沿供液管方向布设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内凹面面向供液管的漏水孔形成储液槽,所述疏水透气膜设置在弧形板的两侧。
综上所述,本发明专利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碱液膜区内呈“人”字型排布的疏水透气膜,能起到均匀布水的目的,使水均匀的布置在疏水透气膜上,形成水膜。起到脱硫、除尘的双重目的。能够减少使用除尘设备,减少整套设备的占地面积。
2、本发明的水膜不仅能起到过滤烟气中粉尘的目的,而且能达到进一步脱硫的目的,可以减少喷淋级数。人字型结构紧凑,可降低脱硫设备的总体高度。
3、避免使用烟囱排放,节省设备的投资、生产加工、设备安装等方面的成本。尤其在经济较不发达地区,如农村很难找到大吨位吊车,无需烟囱的安装显得格外重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与焚烧炉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碱液膜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砂滤池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99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