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铁隧道区间隔断门安全锁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8952.X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10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卢屹东;张瑞龙;王淑敬;尚文涛;殷卓;马永杰;徐泉;王建昆;江漪;李姝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C17/48 | 分类号: | E05C17/4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004 | 代理人: | 宋元松,朱丽岩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铁 隧道 区间 隔断 安全 锁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铁隧道工程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铁隧道区间隔断门安全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铁隧道工程中,根据相关规定,地铁工程建设时必须要兼顾战时人民防空的需要,在地铁线路中间需要设置区间隔断门,即:平时状态下,行车隧道人防门的安全锁定装置应保持锁定状态,安全锁定装置与门体及底座的连接应牢固。目前,地铁隧道区间隔断门安全锁定装置采用预埋板下部采用混凝土浇筑,限位器支座焊接在预埋板上,操作螺旋千斤顶限位器摇柄实现螺杆的升降,以达到门扇限位的目的。
然而,由于受制于线路标高数据往往晚于道床浇筑,上述地铁隧道区间隔断门安全锁定装置存在如下不足:
(1)锁定装置支座混凝土基础不能及时浇筑,出现浇筑滞后;
(2)由于土建混凝土浇筑不到位在活塞风作用下而引发区间门不能牢靠固定;
(3)升降螺杆内置不容易发现操作到不到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地铁隧道区间隔断门安全锁定装置,以解决由于原锁定装置混凝土浇筑不及时及浇筑不到位而造成区间门不能牢靠固定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铁隧道区间隔断门安全锁定装置,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升降台及设于所述升降台一侧的隔断门,所述升降台靠近隔断门处设有限位挡块,所述升降台设有垂直升降台底面的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一端固定于所述限位挡块,所述弹性组件的另一端固定于升降台的底部;所述升降台一侧设有锁定机构,所述限位挡块在隔断门转动打开经过后弹起复位,所述锁定机构在隔断门转动打开后抵紧支撑于隔断门底部。
进一步,在上述的地铁隧道区间隔断门安全锁定装置中,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升降台顶部一侧开口的钢板架、设于所述钢板架上的上楔形块、下楔形块以及连杆、两连接板及摇柄,所述上楔形块设于下楔形块之上,所述两连接板相对设置于钢板架上,所述连杆一端铰接于下楔形块侧面,所述连杆另一端铰接于两连接板的顶部,所述两连接板的底部通过两第一铰耳转动连接于钢板架上,且所述摇柄铰接于两连接板的底部。
进一步,在上述的地铁隧道区间隔断门安全锁定装置中,所述隔断门底部设有两平行档条,所述两平行档条之间形成一供所述上楔形块卡入的凹槽。
进一步,在上述的地铁隧道区间隔断门安全锁定装置中,所述钢板架包括由所述升降台的开口底部延伸出的底板及设于所述升降台的开口两侧的两侧板,所述两侧板固定于底板上,所述上楔形块、下楔形块设于两侧板中,所述两第一铰耳焊接固定于底板上。
进一步,在上述的地铁隧道区间隔断门安全锁定装置中,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用于所述摇柄抬起时抵紧所述摇柄的定位挡板,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挡板对应的卡槽。
进一步,在上述的地铁隧道区间隔断门安全锁定装置中,所述下楔形块侧面设有用于销轴穿过的第二铰耳,所述下楔形块通过第二铰耳铰接于连杆。
进一步,在上述的地铁隧道区间隔断门安全锁定装置中,所述升降台顶部设有用于容置所述限位挡块及弹性组件的收容槽,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收容槽底部的销轴及弹簧,所述限位挡块的底部设有用于套设销轴上的套筒,所述销轴及套筒均收容于所述弹簧中,所述弹簧一端抵持于收容槽底部,另一端抵持于限位挡块的底部。
进一步,在上述的地铁隧道区间隔断门安全锁定装置中,所述限位挡块的顶部为斜面。
进一步,在上述的地铁隧道区间隔断门安全锁定装置中,所述隔断门的侧部还设有缓冲定位支座。
进一步,在上述的地铁隧道区间隔断门安全锁定装置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锁定机构上的带锁护罩。
本发明地铁隧道区间隔断门安全锁定装置实现了区间隔断门牢固可靠,操作更加方便、省时,提高了区间隔断门的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地铁隧道区间隔断门安全锁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地铁隧道区间隔断门安全锁定装置的立体图正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限位挡块及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锁定机构及带锁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锁定机构在未限位锁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锁定机构在限位锁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89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