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炉上下两侧屏蔽均匀加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6937.1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68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吴玉荣;吴建成;翁飞龙;林忠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莆田市荣兴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9/10 | 分类号: | F27B9/10;F27B9/36;F27B9/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1111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下两侧 电热元件 输送网带 隧道炉 加热系统 搅拌风机 均匀加热 屏蔽装置 热源 屏蔽 加热 等间隔分布 热处理效果 平行设置 热处理物 热风对流 温度过高 直接辐射 不均匀 热辐射 温度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炉上下两侧屏蔽均匀加热方法,其包括:在隧道炉的输送网带上下两侧分别设置加热系统,使上下两侧加热;所述加热系统包含多个等间隔分布的电热元件,使热源均匀分布;在隧道炉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搅拌风机,所述搅拌风机与相应的加热系统配合使用,通过搅拌空气使输送网带上下两侧之间产生热风对流;在每个电热元件朝向输送网带的一侧分别设置屏蔽装置,所述屏蔽装置沿相应的电热元件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使电热元件不直接热辐射到输送网带。本发明能够防止热源直接辐射被热处理物表面,避免造成局部温度过高,解决加热不均匀、温度差的问题,热处理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炉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炉上下两侧屏蔽均匀加热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隧道炉100仅在输送网带101的上方间隔布置电热元件102,并在顶部设置搅拌风机103以搅拌空气传递热量,这种单侧加热的方式导致被热处理物300的表面温度差较大。虽然隧道炉的电热元件102距离被热处理物300近,不但热效率高,而且通过式加热,一致性较好;但是电热元件102通常是裸露的,通过热辐射直接向被热处理物300传递热量,对于一些弧形零件或表面高低不一的不规则零件,由于热辐射强度不一样,容易造成被热处理物300局部(即距离电热元件较近的突出部A)过热、过烧,影响被热处理物300的质量。虽然有些隧道炉采用带有密集孔洞的隔热板隔离电热元件直接辐射,但是热气流效果不好,影响热处理性能。因此,本发明在现有隧道炉电加热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隧道炉上下两侧屏蔽均匀加热方法,它能够防止热源直接辐射被热处理物的表面,避免造成局部温度过高,解决被热处理物表面温度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隧道炉上下两侧屏蔽均匀加热方法,包括:
(1)在隧道炉的输送网带上下两侧分别设置加热系统,使上下两侧加热;所述加热系统包含多个等间隔分布的电热元件,使热源均匀分布;
(2)在隧道炉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搅拌风机,所述搅拌风机与相应的加热系统配合使用,通过搅拌空气使输送网带上下两侧之间产生热风对流;
(3)在每个电热元件朝向输送网带的一侧分别设置屏蔽装置,所述屏蔽装置沿相应的电热元件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使电热元件不直接热辐射到输送网带。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屏蔽装置的中间凸向相应的电热元件,使热风沿屏蔽装置的两侧分流。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屏蔽装置包含三个呈等腰三角形分布的热辐射隔离条,位于等腰三角形顶角的一个热辐射隔离条靠近相应的电热元件,位于等腰三角形底角的两个热辐射隔离条靠近输送网带,所述热辐射隔离条的中间均凸向相应的电热元件,所述热辐射隔离条相互之间留有通风间隙,使热风能够通过通风间隙吹向输送网带。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热辐射隔离条为横截面呈V形或U形的钢条。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热辐射隔离条为角钢,三个角钢的顶点之间围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热辐射隔离条的材质为不锈钢。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电热元件为电热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上下两侧分别设置加热系统,再配以各自的搅拌风机搅拌空气产生热风,通过上下两侧热风传递加热更加均匀合理,减少热处理温度差,本发明隧道炉的温度差可以控制在±1.5度范围内,温度均匀性相较于现有隧道炉有显著的提升,解决单侧加热的方向性问题,提高热处理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莆田市荣兴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莆田市荣兴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69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