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6699.4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39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石崖雄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13/02 | 分类号: | B60C13/02;B60C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0 | 代理人: | 刘昕 |
地址: | 日本国兵库县神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确保耐割伤性能,并且能改善泥地性能和蓄热性的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的侧保护部(9)包括:第一保护肋(11),其具有朝轮胎半径方向内侧呈S形延伸的主部(13);以及第二保护肋(12),其与该第一保护肋(11)在轮胎周向上交替配置,且具有朝轮胎半径方向内侧呈L形延伸的主部(1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确保耐割伤性能,并且能改善泥地性能和蓄热性的具备侧保护部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对于在四轮驱动车辆、货车等行驶在恶劣路面的车辆上使用的充气轮胎,当在恶劣路面上行驶时,为了防止侧壁部冲撞尖石等而产生割伤,而在侧壁部形成有从其外表面隆起的侧保护部。
但是,侧保护部通常形成为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肋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因此,蓄热性会随着橡胶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导致因温度上升造成的耐久性下降。
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提出在肋状的侧保护部设置沿轮胎半径方向延伸的凹槽。这种结构因凹槽的散热效果和橡胶量的下降,使蓄热性下降。在恶劣路面行驶时,通过凹槽抓住泥,能使泥地性能提高。但是,该泥地性能和蓄热性并不充分,需要进一步改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125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64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对此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一种能确保耐割伤性能,并且能进一步改善泥地性能和蓄热性的充气轮胎。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具备:胎面部;从该轮胎轴向两端沿轮胎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一对侧壁部;以及配置于各侧壁部的轮胎半径方向内侧端的胎唇部,
在至少一侧的侧壁部的外表面且比轮胎最大宽度点靠轮胎半径方向外侧的上侧壁区域处,具备从所述外表面隆起的侧保护部,
所述侧保护部包括:第一保护肋,其具有从轮胎半径方向外端朝轮胎半径方向内侧呈S形延伸的第一主部;以及第二保护肋,其与该第一保护肋在轮胎周向上交替配置,且具有从轮胎半径方向外端朝轮胎半径方向内侧呈L形延伸的第二主部。
优选为,本发明的所述充气轮胎的所述第一保护肋的第一主部的轮胎半径方向长度L1与所述第二保护肋的第二主部的轮胎半径方向长度L2不同。
优选为,本发明的所述充气轮胎的所述第一保护肋具有与所述第一主部在轮胎周向一侧相邻并且距所述外表面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主部的副部,并且
所述第二保护肋具有与所述第二主部在轮胎周向一侧相邻并且距所述外表面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主部的副部。
优选为,本发明的所述充气轮胎的所述第一保护肋的第一主部包括:从该轮胎半径方向外端向轮胎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第一外侧肋部分;从该第一外侧肋部分向轮胎周向另一侧弯曲延伸的第一中间肋部分;以及从该第一中间肋部分向轮胎半径方向内侧弯曲延伸的第一内侧肋部分,
所述第二保护肋的第二主部包括:从该轮胎半径方向外端向轮胎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第二外侧肋部分;以及从该第二外侧肋部分向轮胎周向另一侧弯曲延伸的第二内侧肋部分。
优选为,本发明的所述充气轮胎的所述第一中间肋部分的轮胎周向另一侧的侧缘相对于朝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的半径方向线的角度θ1为100~140°的范围,并且所述第二内侧肋部分的轮胎周向另一侧的侧缘相对于朝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的半径方向线的角度θ2为100~140°的范围。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66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摸面板、信号处理装置和耦接方法
- 下一篇:涡轮机及其涡轮喷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