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排一体挖泥船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5439.5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26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莲;李星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F3/9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贾森君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挖泥船 支撑板 排泥管 吸泵 副船体 固定架 进口端 主船体 车体 固连 挖泥设备 依次排列 牵引绳 上侧面 滚轮 铰接 绞刀 出口 泥沙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排一体挖泥船,属于挖泥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挖泥船输送不便,成本高的问题。本采排一体挖泥船,包括主船体和副船体,主船体上连接有绞吸泵,绞吸泵的进口端连接有绞刀,采排一体挖泥船还包括柔性的排泥管和车体,排泥管的进口端与绞吸泵的出口端相连接,副船体通过牵引绳与排泥管的出口端相连接,车体包括若干依次排列的支撑板,支撑板上均铰接有滚轮,相邻两支撑板之间通过连杆相连接,且相邻两支撑板能够相对转动,支撑板上侧面上均固连有固定架,排泥管固连在若干支撑板的固定架上。本采排一体挖泥船使得泥沙移送更加方便,成本更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挖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采排一体挖泥船。
背景技术
挖泥船用来采挖水底的泥沙,是必不可少的工程船,但是目前的挖泥船功能单一,通常采挖设备将泥通过绞吸泵或其他采集设备采集到船上,然后再将其运输到指定的地点,有的是通过船舶运输,有的是通过浮在水面的排泥管排放,例如从某一水域运送到另一水域,这样从水底提升上船舶,再排放到水底,要花费许多提升的动力,导致成本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采排一体挖泥船,本采排一体挖泥船使得泥沙移送更加方便,成本更低。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采排一体挖泥船,包括主船体和副船体,所述主船体上连接有绞吸泵,所述绞吸泵的进口端连接有绞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排一体挖泥船还包括柔性的排泥管和车体,所述排泥管的进口端与绞吸泵的出口端相连接,所述副船体通过牵引绳与排泥管的出口端相连接,所述车体包括若干依次排列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均铰接有滚轮,相邻两支撑板之间通过连杆相连接,且相邻两支撑板能够相对转动,所述支撑板上侧面上均固连有固定架,所述排泥管固连在若干支撑板的固定架上。
使用时通过主船体牵引绞吸泵,使得绞吸泵移动至需要挖泥的区域,通过副船体牵引排泥管的出口端,使得出口端移动至泥沙排放的区域,其中柔性的排泥管通过固定架固定在支撑板上,支撑板通过滚轮进行支撑,能够带着排泥管移动并弯曲转向,到位后绞吸泵的绞刀能够绞吸泥沙,泥沙通过排泥管输送至需要排放的区域,无需将泥沙提升至船体内再排放,使得泥沙的移送更加方便,成本更低。
在上述的采排一体挖泥船中,相邻两所述的支撑板之间均设有两连杆,该两连杆交叉设置,且两连杆的一端均铰接在一块支撑板的边沿上,另一端均铰接在相邻支撑板的边沿上。相邻支撑板通过两连杆相连接,使得支撑板之间能够固相对转动。
在上述的采排一体挖泥船中,所述支撑板边沿的两端均固连有U形的连接架,所述连杆的端部通过销轴铰接在连接架内。使得连杆与支撑板连接稳定,且支撑板转向灵活。
在上述的采排一体挖泥船中,两所述连杆上均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在滑槽内滑动插接有导向柱,该导向柱的两端分别伸出两滑槽,且在伸出的端部固连有卡簧。导向柱在滑槽内滑动,使得两连杆之间产生连接,结构更加稳定。
在上述的采排一体挖泥船中,所述固定架包括均呈弧形的定夹杆和动夹杆,所述定夹杆固连在支撑板上侧面上,且定夹杆的凹口朝上,所述定夹杆和动夹杆的两端均向外侧弯折形成连接部,且动夹杆的两连接部与定夹杆的两连接部通过螺栓相固连,所述排泥管固定穿设在动夹杆与定夹杆之间。排泥管通过动夹杆和定夹杆抱紧固连在支撑板上,连接稳定性高,且安装操作方便快捷。
在上述的采排一体挖泥船中,所述支撑板的下侧面边沿均固连有连接座,所述滚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连接座上。使得结构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采排一体挖泥船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绞吸泵的绞刀能够绞吸泥沙,泥沙通过排泥管输送至需要排放的区域,无需将泥沙提升至船体内再排放,使得泥沙的移送更加方便,成本更低。
2、由于排泥管通过动夹杆和定夹杆抱紧固连在支撑板上,连接稳定性高,且安装操作方便快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54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