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钢管与混凝土界面裂缝、脱空监测的光纤传感器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1484.3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03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王静;林新元;田长彬;张峰;隋青美;孙博;王正方;李亦佳;向力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G01B11/16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50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钢管 混凝土 界面 裂缝 脱空 监测 光纤 传感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钢管和混凝土界面裂缝、脱空监测光纤传感器及其方法,传感器包括固定机构、活动机构、光纤光栅、弹性元件与传输光纤,其中,所述活动机构设置于钢管内混凝土中,与设置混凝土外部的固定机构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机构和固定机构的内部依次通过弹性元件、光纤光栅和传输光栅连接,当钢管‑‑混凝土界面出现裂缝、脱空时,活动机构随混凝土移动,使光纤光栅受拉力作用中心波长发生变化,通过监测光纤光栅中心波长的变化情况,以实现钢管‑‑混凝土界面出现裂缝、脱空的实时监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纤传感与桥梁安全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钢管与混凝土界面裂缝、脱空监测的光纤传感器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迅速增加,桥梁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期。钢管混凝土拱桥由于具有承载能力高、抗震性能好、施工方便、综合经济效益好等诸多优点而得到桥梁工程师的青睐。钢管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组合构件,唯有当二者紧密黏贴时才能完整发挥两种材料的联合受力性能,体现出组合结构的优越性。一旦钢管混凝土之间会出现裂缝或脱空,二者的相互作用减弱,将导致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严重下降,大大降低桥梁结构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由于钢管与混凝土为两种特性不同的材料,会随着桥梁服役时间增长,受到材料老化、环境侵蚀、交通量快速增长、荷载长期效应及突发性灾害等影响,二者界面产生裂缝甚至脱空,若不能及时对其进行监测和维修,轻则影响行车安全和桥梁使用寿命,重则将引起桥梁垮塌等突发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钢管内混凝土脱空、裂缝这一类质量缺陷或损坏,由于其隐蔽性和发生发展的时空随机性,其有效检测(不漏测、定量)的技术难度很高,目前主要有表观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电涡流探测法、红外成像法、γ射线法、回弹法、超声脉冲法等。但这些方法有的基于人工经验,不能实现定量检测,并且均为离线检测,实时性较差,且难以进行长期监测。因此,钢管内混凝土脱空、裂缝实时监测是钢管混凝土拱桥尚未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随着光纤传感技术的迅速发展,由于其具有体积小、响应速度快、防水防潮、良好的稳定性与耐久性等特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但尚未出现采用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实现拱桥钢管—混凝土界面裂缝、脱空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钢管与混凝土界面裂缝、脱空监测的光纤传感器及方法,本发明通过监测光纤光栅中心波长的变化即可实现钢管—混凝土界面产生裂缝、脱空的实时监测,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防水防潮、易于安装的优点,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钢管与混凝土界面裂缝、脱空监测的光纤传感器,包括固定机构、活动机构、光纤光栅、弹性元件与传输光纤,其中,所述活动机构设置于钢管内混凝土中,与设置混凝土外部的固定机构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机构和固定机构的内部依次通过弹性元件、光纤光栅和传输光栅连接,当钢管--混凝土界面出现裂缝、脱空时,活动机构随混凝土移动,使光纤光栅受拉力作用中心波长发生变化,通过监测光纤光栅中心波长的变化情况,以实现钢管--混凝土界面出现裂缝、脱空的实时监测。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端子、支架和法兰,所述固定端子为中空结构,上端设置有法兰,法兰内部贯穿有传输光纤,所述支架设置于固定端子下端。
所述活动机构包括外套管与底座,外套管活动套装与支架内部,所述底座的一端固定于混凝土内部,一端固定套装于外套管内部。
所述光纤光栅、弹性元件与传输光纤的外侧设置有内套管,所述内套管一端固定于底座内部,一端连接法兰内侧。
所述弹性元件为拉簧。
所述支架为不锈钢桶状结构,通过螺纹固定在钢管壁上。
所述外套管一端与支架滑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螺纹与底座固定连接,且其顶部沿管壁留有两个螺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14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