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石墨烯电热驱动的可逆热致变色薄膜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0456.X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92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志;李强;穆九柯;侯成义;李耀刚;张青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9/00 | 分类号: | B32B9/00;B32B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石墨 电热 驱动 可逆 变色 薄膜 及其 制备 应用 | ||
1.一种基于石墨烯电热驱动的可逆热致变色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逆热致变色薄膜依次包括热源层、基底层和变色层,其中热源层为还原的氧化石墨烯薄膜,变色层为可逆变色油墨,基底层为载体薄膜;其中载体薄膜为混合纤维素、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材料薄膜中的一种或几种;可逆变色油墨为多种不同颜色的热致变色油墨。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石墨烯电热驱动的可逆热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1)在氨气气氛保护下,水合肼和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反应,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稀释后通过载体薄膜进行抽滤,真空干燥,得到还原的氧化石墨烯薄膜/载体薄膜;
(2)将可逆变色油墨和水混合,得到混合油墨水分散液,然后负载在载体薄膜表面,干燥,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载体薄膜/可逆热致变色薄膜,连接回路,即得基于石墨烯电热驱动的可逆热致变色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石墨烯电热驱动的可逆热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氧化石墨烯厚度为0.3~5n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石墨烯电热驱动的可逆热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浓度为0.001mg/mL~100mg/mL。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石墨烯电热驱动的可逆热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稀释倍数为10-100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石墨烯电热驱动的可逆热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可逆变色油墨、水的质量比例为0.5~10: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石墨烯电热驱动的可逆热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混合油墨为质量比为0.2~5:1的两种可逆变色油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石墨烯电热驱动的可逆热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负载在载体薄膜表面为通过丝网印刷或喷涂工艺进行。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石墨烯电热驱动的可逆热致变色薄膜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可穿戴、柔性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045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热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卡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