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害化大棚系统及大棚种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59266.6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887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秦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春明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A01G9/24;E03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1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害化 大棚 系统 种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害化大棚系统及大棚种植方法。无害化大棚系统,包括大棚和滴灌带,所述大棚的下部安装面为地表基准面,还包括集水容器;所述大棚的顶部形成有多条凹陷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分别与所述集水容器连接,所述滴灌带与所述集水容器连接;所述大棚的下部边沿设置有环形阻水围挡,所述环形阻水围挡的上部位于所述地表基准面之上,所述环形阻水围挡的下部位于所述地表基准面之下,所述滴灌带位于所述地表基准面之下并低于所述环形阻水围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害化大棚系统及大棚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棚种植技术被广泛的推广,其中,所采用的大棚一般由支撑框架和棚膜组成,通过支撑框架将棚膜支撑起形成温室大棚。大棚结合滴灌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农业灌溉的用水量,滴灌能够在大棚内的地面上长期保持湿润的状态,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较高,加上土壤表面保持湿润,大棚内的地面极容易生长杂草,同时,由于较大的湿度环境,植物生长出的果实也容易发生病虫害,这就导致了农户需要频繁除草和杀虫、治病,往往会使用大量的灭草剂和杀虫剂、灭菌剂等农药,这往往导致种植出的农产品的农药残留严重,严重影响食品安全,严重危害每一位消费者的健康,而大量使用农药,又导致种植成本较高;同时,滴灌过程中,大部分水因地表蒸发散失,也使得现有技术中的大棚种植用水量较大,地下水过度开发,导致部分地区河流、湖泊干涸,而降大雨时因大棚不吸收雨水,全部倾灌到排水沟,又会发生内涝和洪水。如何设计一种不用灭草剂、省工省力、节约费用、节约电能、绿色环保、降低用水量、减少农药用量并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技术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害化大棚系统及大棚种植方法,实现不用灭草剂、不用人工和机械除草就能无草,减少无害化大棚系统的农药用量,达到绿色环保种植的目的,并降低用水量,给农作物最佳的水分、光照、温度,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害化大棚系统,包括大棚和滴灌带,所述大棚的下部安装面为地表基准面,还包括集水容器;所述大棚的顶部形成有多条凹陷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分别与所述集水容器连接,所述滴灌带与所述集水容器连接;所述大棚的下部边沿设置有环形阻水围挡,所述环形阻水围挡的上部位于所述地表基准面之上,所述环形阻水围挡的下部位于所述地表基准面之下,所述滴灌带位于所述地表基准面之下并低于所述环形阻水围挡。
进一步的,所述无害化大棚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集水容器中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水位检测器,所述集水容器的下部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连接有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滴灌带的上部和下部对应设置有上湿度传感器和下湿度传感器;所述滴灌带通过电磁阀与所述集水容器连接,所述上湿度传感器、下湿度传感器和所述电磁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上湿度传感器和所述下湿度传感器均位于所述地表基准面之下。
进一步的,所述大棚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所述大棚设置有可开关的通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大棚上方还设置有可开关的遮阳装置,所述无害化大棚系统还包括光线传感器,所述遮阳装置和所述光线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遮阳装置为遮阳网、遮阳膜或遮阳板。
进一步的,所述无害化大棚系统包括多个所述大棚,每个所述大棚均配置有所述滴灌带、所述集水容器、所述水泵和所述控制器;所述无害化大棚系统还配置有供水中转容器,所述水泵分别与所述供水中转容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槽倾斜设置,所述集水槽的下端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集水容器。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阻水围挡为环形挡水板、环形塑料膜、环形挡水带或环形土建挡水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春明,未经秦春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92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