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55069.7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32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克华;刘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无线天利移动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李克华;刘振杰 |
主分类号: | H04L5/00 | 分类号: | H04L5/00 |
代理公司: | 11212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10014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传输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将数据传输信道分为I个子信道,其中,子信道的数量与数据输入源的数量相同,I个子信道中每一个子信道的带宽根据数据输入源输入的数据的占用带宽权重值设定;将I个子信道中每一个子信道分别划分为K个信道单元;将属于同一数据输入源输入的数据按照第一预定顺序加入至与该数据输入源对应的子信道的K个信道单元中进行缓存;且将不同数据输入源输入的数据按照第二预定顺序依次输出,其中,K和I均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第一预定顺序和第二预定顺序为互不相同的排序顺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经常提倡的是先入先出的顺序。但是,这种先入先出的方式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数据传输的场景。例如,客户A和客户B均需要通过同一数据传输信道传输数据。如果按照先出的方式,客户A先发出的传输数据的请求,所以客户A先开始占用数据传输信道传输数据。但是客户A所要传输的数据量非常大,占用传输信道的时间过长,如此,极有可能会给客户B带来很大的麻烦。那么如何才能够为客户A和客户B合理的安排数据传输信道的占用时间,以及分配传输数据的资源,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通过动态分配带宽,使不同客户均可以在同一时间同时传输数据,避免某一用户占用传输信道时间过长,导致其他客户不能占用传输信道传输数据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数据传输信道分为I个子信道,其中,子信道的数量与数据输入源的数量相同,I个子信道中每一个子信道的带宽根据数据输入源输入的数据的占用带宽权重值设定;
将I个子信道中每一个子信道分别划分为K个信道单元;
将属于同一数据输入源输入的数据按照第一预定顺序加入至与该数据输入源对应的子信道的K个信道单元中进行缓存;
且将不同数据输入源输入的数据按照第二预定顺序依次输出,其中,K和I均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第一预定顺序和第二预定顺序为互不相同的排序顺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数据传输通道划分为I个子信道,不同的子信道传输不同数据输入源输入的数据。并且通过第二预定顺序,将不同数据输入源的输入输出,以使数据传输通道可以同时被多个数据输入方同时占用。而并非采用先入先出的顺序,避免数据传输信道仅被一个数据输入方完全占用,导致其他数据输入方无法在同一时间使用数据传输通道的问题。而且,根据数据输入方占用带宽的权重,设定每个子信道的带宽,可以方便优先级较高的数据输入方能够快速的传输数据。
进一步,按照不同的数据输入源,将属于同一数据输入源输入的数据按照第一预定顺序加入至与该数据输入源对应的子信道的K个信道单元中,具体包括:
根据第h条数据所属的数据输入源确定与数据输入源对应的第i个子信道,其中,i为大于或者等于1,且小于或者等于I的正整数,h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正整数;
当确定第i个子信道已经创建与第i个子信道对应的变量集时,根据存储第h-1条数据的第k个信道单元的当前存储数据量是否大于第k个信道单元的总存储数据量,确定第h条数据加入第k个信道单元,或者第h条数据加入k+1个信道单元,其中,变量集为数据输入源的第一条数据加入至第i个子信道时创建的参数集,变量集包括:与第k个信道单元对应的位置指示信息、第k个信道单元的当前存储数据量、第k个信道单元的总存储数据量,以及第i个子信道的总存储数据量,k为大于或者等于1,且小于或者等于K的正整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无线天利移动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李克华;刘振杰,未经北京无线天利移动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李克华;刘振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50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