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鱼类增殖放流站用集约型卤虫孵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54613.6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9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罗思;梁永哲;金诗语;马卫忠;单承康;王猛;梁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17 | 分类号: | A01K61/17;A01K61/20 |
代理公司: | 贵阳派腾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2110 | 代理人: | 管宝伟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类 增殖 放流站用 集约 型卤虫 孵化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类增殖放流站用集约型卤虫孵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工厂化鱼类养殖生产过程中,常采用孵化池或孵化罐进行大规模集中孵化卤虫。由于卤虫孵化受光照、水温、溶氧水平、水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孵化过程中容易出现孵化失败的现象。大规模孵化失败将造成饵料供应不足或中断、卤虫卵浪费等现象。大规模孵化同样限定了卤虫的供应时间和供应数量,灵活性低。当前,卤虫主要是采用二次分离法进行收集,先将卤虫和未孵化的卤虫卵与海水和卵壳分离,再将卤虫与未孵化的卤虫卵分离。这种方法虽然有效地利用了卤虫在静置条件下与卵壳和未孵化卤虫卵的分层现象,但过程较为繁琐耗时,尤其是当孵化水体较大时,不便操作和管理,且卤虫长时间被淡水冲洗也会出现活性降低、死亡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鱼类增殖放流站用集约型卤虫孵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卤虫孵化过程中所存在的容易出现孵化失败、灵活性低、孵化过程繁琐耗时、操作和管理不方便、死亡率高等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鱼类增殖放流站用集约型卤虫孵化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架上的孵化槽,孵化槽内安装有水温控制机构,孵化槽内安装有若干孵化罐,孵化罐顶端安装有光照控制机构,孵化罐底端为锥形段,锥形段置于孵化槽底端外部,在锥形段两侧分别插装有收集管和排放管,收集管顶端伸入孵化罐内并置于孵化罐正中央,锥形段内底部安装有气石层,锥形段末端固接有带止水阀的气管,气管末端连接有充气翻滚机构。
所述水温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孵化槽内底部的恒温加热棒和搅水潜水泵和温度计。
所述光照控制机构包括铰接在孵化罐顶端的罐盖,罐盖为镂空结构或网状结构,罐盖朝向孵化罐内的一侧安装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照射灯,还包括与照射灯相连的计时器和电源开关,计时器和电源开关设置在孵化槽外壁。
所述充气翻滚机构包括气泵,气泵输出端安装有分流嘴,分流嘴上分别连接有与孵化罐数量相同的若干软管,每根软管末端分别与一个孵化罐底端的气管相连通。
所述孵化槽和孵化罐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
所述罐盖为镂空结构或网状结构。
所述收集管上安装有控制开关。
所述排放管上安装有控制阀。
所述照射灯为LED灯。
上述鱼类增殖放流站用集约型卤虫孵化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孵化槽注入自来水,关闭控制开关、控制阀和止水阀,将配置好的人工海水倒入孵化罐中,使罐内海水液面与孵化槽中自来水液面持平;
(b)启动加热棒和搅水潜水泵,将孵化槽内的水温调至适宜卤虫孵化的温度,水温通过温度计实时显示;
(c)将卤虫卵倒入孵化罐中,启动气泵并打开止水阀,压缩空气通过软管进入孵化罐内使虫卵在孵化罐中不断翻滚,同时启动计时器记录孵化时间;
(d)根据室内光照强度以及生产需求决定是否加盖孵化罐以及是否启动照射灯,照射灯通过电源开关控制;
(e)卤虫孵化出膜后,关闭止水阀和气泵停止充气并静置10-30min;
(f)打开控制开关,孵化的卤虫通过收集管进行收集,收集好的卤虫采用筛绢过滤后投喂或直接投喂;
(g)卤虫收集完毕后,关闭控制开关,打开控制阀,将残留的卵壳和未孵化的卤虫卵用筛绢滤出;
(h)关闭控制阀,将过滤所得孵化用人工海水倒入孵化罐,并打开止水阀,开始下一轮卤虫孵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鱼类增殖放流站用集约型卤虫孵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能根据实际生产所需饵料数量,选择一定数量的孵化罐用于卤虫孵化,有效避免卤虫数量过多或不足的现象,并避免单个孵化池或孵化罐孵化失败的风险;孵化过程中,通过孵化罐顶部带照射灯的孵化罐盖决定是否补加光照以控制卤虫的孵化时间以及收集时间,并通过计时器记录孵化时间,方便管理与控制;卤虫孵化后,充分利用卤虫的分层现象,从孵化罐下部的圆锥体中上方直接收取卤虫,收取的卤虫采用筛绢过滤后投喂或直接投喂,无需淡水冲洗和二次分离,可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小对卤虫活性的损害;卤虫收集完毕,可通过孵化罐底部的大管径排放管快速排放和清洗,使用方便;孵化槽和孵化罐均为透明材质,便于操作者观察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46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