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伏逆变器直流侧短路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54290.0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1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李舒江;赵帅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122 | 分类号: | H02H7/122;H02H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王兆赓;张川绪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逆变器 直流 短路 保护装置 保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伏逆变器直流侧短路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所述光伏逆变器直流侧短路保护装置包括:断路器,设置在光伏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端和三相逆变模块之间;直流电流传感器,设置在光伏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端和三相逆变模块之间,被配置为检测光伏逆变器的直流侧电流;驱动反馈信号采集电路,被配置为实时采集三相逆变模块的各个桥臂的驱动信号,并基于采集的各个桥臂的驱动信号产生指示光伏逆变器运行状态的逆变器状态信号;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直流电流传感器检测的直流侧电流和驱动反馈信号采集电路产生的逆变器状态信号来产生分励脱扣信号,以控制断路器断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逆变器,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光伏逆变器直流侧短路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光伏系统中,光伏电池板的短路电流一般仅为1.25倍的额定电流,当光伏逆变器直流侧发生短路故障时,该短路电流通常不足以使直流侧断路器发生脱扣动作;同时,由于该短路电流持续流经短路点,会在短路点产生直流电弧,电弧的高温极易导致严重的电气火灾,存在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对于光伏逆变器直流侧短路的保护手段是通过检测直流侧电流和电压的大小来对直流断路器进行分励脱扣控制。然而,这种通过检测电流值和电压值来对直流断路器进行分励脱扣的控制方式,存在以下不足:首先,目前光伏电站普遍对直流侧电池板进行超配设置,如果检测到电流增大就进行分励脱扣,很容易发生脱扣误动作,影响机器正常运行;其次,这种控制方式依赖于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的精度,如果传感器精度不够或者发生损坏,都可能导致保护失效或者脱扣误动作;另外,这种控制方式缺乏故障恢复机制,当短路情况消除时,需要手动进行恢复。
发明内容
因此,需要能够对光伏逆变器的直流侧进行有效的短路保护的装置和方法,以尽可能提高安全性,并且降低发电损失。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光伏逆变器直流侧短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逆变器直流侧短路保护装置包括:断路器,设置在光伏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端和三相逆变模块之间;直流电流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光伏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端和三相逆变模块之间,可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光伏逆变器的直流侧电流;驱动反馈信号采集电路,可被配置为实时采集三相逆变模块的各个桥臂的驱动信号,并基于采集的各个桥臂的驱动信号产生指示所述光伏逆变器运行状态的逆变器状态信号;控制器,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直流电流传感器检测的直流侧电流和所述驱动反馈信号采集电路产生的逆变器状态信号来产生分励脱扣信号,以控制所述断路器断开。
可选地,光伏逆变器直流侧短路保护装置还可包括:直流电流采样电路,可被配置为将所述直流电流传感器检测的直流侧电流转换为模拟量输入信号,并将所述模拟量输入信号发送到所述控制器。
可选地,所述直流电流传感器可为低精度电流传感器、低精度电流互感器或者低精度电流采样电路。
可选地,所述驱动反馈信号采集电路可包括:信号采集电路,可被配置为实时采集三相逆变模块的各个桥臂的驱动信号;信号或门电路,可被配置为对采集的各个桥臂的驱动信号进行或运算;第一信号比较电路,可被配置为对信号或门电路以预定时间间隔输出的两次信号进行比较,以产生指示光伏逆变器运行状态的逆变器状态信号。
可选地,当采集的各个桥臂的驱动信号中的任意一个驱动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信号或门电路可输出高电平信号,当采集的各个桥臂的驱动信号均为低电平信号时,信号或门电路可输出低电平信号;当信号或门电路以预定时间间隔输出的两次信号均为低电平信号时,第一信号比较电路可产生低电平的逆变器状态信号,指示光伏逆变器停机;当信号或门电路以预定时间间隔输出的两次信号均为高电平信号时,第一信号比较电路可产生高电平的逆变器状态信号,指示光伏逆变器运行。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还可被配置为:确定逆变器状态信号是否指示逆变器停机;当确定逆变器状态信号指示逆变器停机时,确定直流侧电流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当直流侧电流大于预设阈值时,产生分励脱扣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42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无水碳酸镍的水热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