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稳流罐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53805.5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88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许崇溪;杨兴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元通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11/06 | 分类号: | E03B11/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张景云 |
地址: | 235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流罐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稳流罐,包括罐体,在所述罐体的上方设置有进水管、负压抑制器;所述进水管包括上半管和下半管;所述上半管处于罐体外,下半管处于罐体内;在所述下半管的低端为封闭结构,且在下半管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一漏水孔;所述负压抑制器通过连接管与罐体内部连通;所述连接管底板封闭,且在连接管管壁上开设有第二漏水孔。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进水管和和连接管处于罐体内的一端设置为盲端,并通过在下半管和连接管的管壁上开设多个漏水孔,使水缓慢进入罐体和负压抑制器内,消除水锤现象,减小对罐体的冲击力,也减小负压抑制器的渗水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加压供水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稳流罐。
背景技术
稳流罐在二次加压供水中应用广泛,其主要包括罐体,在罐体上设置有进水管、负压抑制器等设施。
现有技术中,水从进水管进入罐体内后,会有水锤现象,对罐体的冲击导致罐体在支架上晃动,加速了罐体与支架的损坏。同样,因罐体内水的晃动过大,进入负压器内的水冲击力较大,容易造成负压器渗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稳流罐进水时,水锤现象严重,且负压抑制器易渗水的缺陷,提供一种稳流罐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稳流罐,包括罐体,在所述罐体的上方设置有进水管、负压抑制器;所述进水管包括上半管和下半管;所述上半管处于罐体外,下半管处于罐体内;在所述下半管的低端为封闭结构,且在下半管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一漏水孔;所述负压抑制器通过连接管与罐体内部连通;所述连接管底板封闭,且在连接管管壁上开设有第二漏水孔。
优选的,所述下半管壁厚为0.5~1cm。
优选的,在所述下半管上开设多个规则排列的第一漏水孔;所述第一漏水孔自下半管内壁至外壁向下倾斜,且第一漏水孔轴线与进水管的轴线不同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漏水孔的轴线与水平线夹角为15~30°,与垂直线的夹角为15~30°。
优选的,所述第一漏水孔的轴线与水平线夹角为25°,与垂直线的夹角为25°。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壁厚为0.5~1cm。
优选的,在所述连接管上开设多个规则排列的第二漏水;所述第二漏水孔自连接管外壁至内壁向下倾斜,且第二漏水孔轴线与连接管的轴线不同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漏水孔的轴线与水平线夹角为15~30°,与垂直线的夹角为15~30°。
优选的,所述第二漏水孔的轴线与水平线夹角为20°,与垂直线的夹角为2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进水管和和连接管处于罐体内的一端设置为盲端,并通过在下半管和连接管的管壁上开设多个漏水孔,使水缓慢进入罐体和负压抑制器内,消除水锤现象,减小对罐体的冲击力,也减小负压抑制器的渗水现象。
进水管和连接管采用具有一定壁厚的管材,可以将其上的第一漏水孔和第二漏水孔设置成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结构,切第一漏水孔和第二漏水孔的倾斜方向相反,使从进水管进入罐体内的水形成漩涡,第一漏水孔的其由于倾斜角度较小,形成的漩涡较平缓,通过罐体侧壁的缓冲,水锤现象基本消除;第二漏水孔的倾斜角度向内,使进入连接管内的水形成的漩涡向下,减少对上部负压抑制器的冲击力度,且由于倾斜角度较小,使进入连接管内的水流顺着管内壁平缓过渡,在管内壁的缓冲作用下,从四面八方进入连接管内的水交汇时,冲击力小,对负压抑制器的影响小。如果在连接管管壁圆周上设置水平的漏水孔,那水从四面八方同时进入连接管内,在管内汇流而产生撞击力,对负压抑制器造成冲击,而导致其渗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稳流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元通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元通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38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8档专用车变速器
- 下一篇:拖擦件和清洁机器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