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摄像头组件及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50984.7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7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何全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H04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贝贝;刘芳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头 组件 终端 | ||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摄像头组件及终端,摄像头组件包括:镜头组、红外发射器、电致红外滤光片和成像单元;镜头组与红外发射器沿着镜头组的光路设置在电致红外滤光片的同一侧,成像单元沿着镜头组的光路设置在电致红外滤光片的另一侧;电致红外滤光片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滤除红外光,以工作在可见光波段,并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工作在红外光波段以透过红外光;成像单元被配置为当电致红外滤光片工作在可见光波段时,接收从电致红外滤光片中透过的可见光,对可见光进行处理,当电致红外滤光片工作在红外光波段时,接收从电致红外滤光片透过的红外光,对红外光进行处理,从而减少使用该摄像头组件的终端的开孔数量,节省终端空间,降低终端成本。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摄像头组件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的不断发展,智能终端的功能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例如:许多智能终端同时具有摄像功能和红外测量距离的功能。
目前,实现摄像功能的摄像装置通常包括:保护膜、镜头组、对焦马达、红外线滤光片、成像单元和线路连接基板等,其中通过红外线滤光片滤掉红外线,可以提高终端的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简称SNR)以及成像质量;实现红外测量距离的功能的红外传感器通常包括:红外发射器以及用于接收红外光的红外接收器。通常,该摄像装置与红外传感器相互独立的设置在终端中。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摄像头组件及终端。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摄像头组件,包括:镜头组、红外发射器、电致红外滤光片和成像单元;
镜头组与红外发射器沿着镜头组的光路设置在电致红外滤光片的同一侧,成像单元沿着镜头组的光路设置在电致红外滤光片的另一侧;
电致红外滤光片,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滤除红外光,以工作在可见光波段,并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工作在红外光波段以透过红外光;
成像单元,被配置为当电致红外滤光片工作在可见光波段时,接收从电致红外滤光片中透过的可见光,并对可见光进行处理,并当所述电致红外滤光片工作在所述红外光波段时,接收从所述电致红外滤光片透过的红外光,并对所述红外光进行处理。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该摄像头组件在实现了摄像功能和红外测量距离的功能的同时,使得摄像装置与红外传感器合二为一,可以减少使用该摄像头组件的终端的开孔数量,并且可以节省终端空间,降低终端成本。
可选地,还包括:保护膜;保护膜、红外发射器和镜头组沿着所述镜头组的光路由外至内依次设置;以实现保护膜对红外发射器的保护。或者,所述保护膜、所述镜头组和所述红外发射器沿着所述镜头组的光路由外至内依次设置,以实现保护膜对镜头组的保护。
可选地,所述红外发射器为点状或者圆环状,以节省使用该摄像头组件的终端的内部空间。
可选地,还包括:对焦马达;对焦马达设置在所述镜头组与所述电致红外滤光片之间。
可选地,成像单元,具体被配置为通过红外发射器所发出的红外光确定摄像头组件与用户或者物体的距离;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摄像头组件和处理器,摄像头组件包括:镜头组、红外发射器、电致红外滤光片和成像单元;
镜头组与红外发射器沿着镜头组的光路设置在电致红外滤光片的同一侧,成像单元沿着镜头组的光路设置在电致红外滤光片的另一侧;
处理器,被配置为向电致红外滤波器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或者第二控制信号;
电致红外滤光片,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滤除红外光,以工作在可见光波段,并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工作在红外光波段以透过红外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09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