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外线汽车防撞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49992.X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0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江峰;钟洁;杨党强;梁培文;吴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机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7 | 代理人: | 余晨波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线 汽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外线汽车防撞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改革的加快,广大群众购车需求旺盛。截至2015年底,全国总计汽车保有量达到1.73亿辆。造成交通流量高位增长。汽车已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缺的交通工具,但无论是高速公路或是城市、乡村交通路段,其安全隐患非常严峻,汽车碰撞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综合分析大量交通事故,结果表明因司机反应不及时导致的事故占到80%以上。根据经验,若司机有0.5秒的提示报警时间,大约60%的追尾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而提前1秒报警则会避免90%的追尾事故。因此,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给汽车安装能够自动探测汽车间距,在小于安全距离时发出报警的防撞装置具有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可有效避免车祸的发生。目前,国际上关于汽车防撞装置技术的研究己经有20余年时间研究也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现有防撞技术存在制作成本高、距离检测误差大、工作稳定性差及误操作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道路的通行能力及交通管理能力得到很大改善,但也难以满足汽车制造业及销售业突飞猛进发展的需求,再加上驾驶超车、出车开小差、错误估计车距等主观的原理,使相互碰撞的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交通的安全性问题己经成为汽车制造企业、汽车消费者以及各国政府急需解决的社会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引发了新的研究和应用的热点。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措施在于给行进中的汽车安装能自动跟踪测距,在小于安全距离时能发出声光报警;使驾驶员能够安全驾驶汽车的装置。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先后出现了激光测距、微波雷达测距、超声波测距及红外线测距,但前几种存在精度低;价格昂贵,难以推广,而红外线作为一种特殊的光波,具有测距技术难度相对不大,构成的测距系统成本低廉,性能稳定,因而便于推广,因此,需要设计一款基于红外测距技术的环境适应性强、价格低廉、大众化的汽车防撞装置,以满足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外线汽车防撞系统,用于自动探测并显示车与障碍物的距离;当小于设置的安全距离时距离时,自动声光报警;使驾驶人员能够安全驾驶汽车注意刹车。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红外线汽车防撞系统,包括单片机及接口电路模块、红外发射电路模块、红外接收电路模块、测距显示电路模块、声光报警电路模块、电源电路模块,所述单片机及接口电路模块与红外发射电路模块通过印制电路板连接,单片机及接口电路模块与红外接收电路模块通过印制电路板连接,单片机及接口电路模块与测距显示电路模块通印制电路板通讯连接,单片机及接口电路模块与声光报警电路模块通过印制电路板连接,单片机及接口电路模块与电源电路模块通过印制电路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测距显示电路模块包括译码电路与可动态显示车与障碍物之间距离的显示器;
进一步的,所述声光报警电路模块包括驱动电路、蜂鸣器与发光二极管;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电路模块包括变压电路、整流电路、滤波电路与稳压电路;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种红外线汽车防撞系统以单片机及接口电路控制为核心,由控制、发射、接收、显示、声光报警等部分电路组成,自动探测并显示车与障碍物的距离;当小于设置的安全距离时,自动声光报警;使驾驶人员能够安全驾驶汽车注意刹车;成本低廉,体积小,功耗低,易于推广,满足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红外线汽车防撞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出的STC12C5A60S2单片机引脚图。
图3是本发明提出的红外线汽车防撞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提出的红外发射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出的红外接收电路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出的LED显示电路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出的声光报警电路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出的电源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机学院,未经上海电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99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