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小菜蛾的杀虫剂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45507.1 | 申请日: | 201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9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张世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世平 |
主分类号: | A01N53/08 | 分类号: | A01N53/08;A01N61/00;A01N37/04;A01P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7260 安徽省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小菜 杀虫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小菜蛾的杀虫剂,属于农药领域。
背景技术
小菜蛾,鳞翅目菜蛾科;别名:小青虫、两头尖。世界性迁飞害虫,主要为害甘蓝、紫甘蓝、青花菜、薹菜、芥菜、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为害特点: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开天窗”,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在苗期常集中心叶为害,影响包心。在留种株上,危害嫩茎、幼荚和籽粒。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目的一种针对小菜蛾的杀虫剂,可有效杀除害虫小菜蛾。
本发明的方案如下:一种针对小菜蛾的杀虫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植物碱6-7%、苄氯菊脂1-2%、琥珀酸二丁酯2-3%、蓖麻油聚氧乙烯醚5-8%、余量为乙醇;
所述的植物碱为毒藜碱、苦豆碱、大黄碱,其重量比为1:0.6:0.7。
进一步,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植物碱6.4%、苄氯菊脂1.5%、琥珀酸二丁酯2.7%、蓖麻油聚氧乙烯醚6%、余量为乙醇。
进一步,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植物碱6.8%、苄氯菊脂1.8%、琥珀酸二丁酯2.2%、蓖麻油聚氧乙烯醚7%、余量为乙醇。
进一步,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植物碱6.3%、苄氯菊脂1.6%、琥珀酸二丁酯2.5%、蓖麻油聚氧乙烯醚6.6%、余量为乙醇。
本发明针对小菜蛾的杀虫剂配制简单、杀虫效果好。本发明有效活性成份是通过植物碱、苄氯菊脂和琥珀酸二丁酯的合理配比、配合,使得本发明杀虫剂残留少且不影响农作物或植物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针对小菜蛾的杀虫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植物碱6.4%、苄氯菊脂1.5%、琥珀酸二丁酯2.7%、蓖麻油聚氧乙烯醚6%、余量为乙醇。植物碱为毒藜碱、苦豆碱、大黄碱,其重量比为1:0.6:0.7。
实施例2
一种针对小菜蛾的杀虫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植物碱6.8%、苄氯菊脂1.8%、琥珀酸二丁酯2.2%、蓖麻油聚氧乙烯醚7%、余量为乙醇。植物碱为毒藜碱、苦豆碱、大黄碱,其重量比为1:0.6:0.7。
实施例3
一种针对小菜蛾的杀虫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植物碱5.8%、螺虫乙酯1.8%、二磷酸四乙酯1.4%、脂肪胺聚氧乙烯醚5%、余量为乙醇。植物碱为毒藜碱、苦豆碱、大黄碱,其重量比为1:0.6:0.7。
实施例4
一种针对小菜蛾的杀虫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植物碱6.3%、苄氯菊脂1.6%、琥珀酸二丁酯2.5%、蓖麻油聚氧乙烯醚6.6%、余量为乙醇。植物碱为毒藜碱、苦豆碱、大黄碱,其重量比为1:0.6:0.7。
上述实施例杀虫剂制备方法为:将各原料混合、充分搅拌,即可。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处在于不含有植物碱。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处在于不含有琥珀酸二丁酯。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处在于不含有苄氯菊脂。
对比例4
常规小菜蛾杀虫剂。
选取八亩大白菜,分别施用实施例1-4、对比例1-4的杀虫剂,用量为27g/亩。分别观察药后3天、6天、10天的防效,结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世平,未经张世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55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