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氰尿酸在防治玉米顶腐病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1141042.2 申请日: 2016-12-12
公开(公告)号: CN107242238B 公开(公告)日: 2020-11-10
发明(设计)人: 郭红甫;朱荷琴;高洪泽;袁媛;高丽芳;冯自力;吴冬玲;冯鸿杰;师勇强;吕春蕾;李振华;郑云峰;马俊革;葛娜;陈彦伟;张玉波;郭永芳;董彦防;郭江峰;孟令勇;张志凯;宋青山;李大华;吴增元;赵婷婷;谢文韬;吴彩霞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濮阳市农业科学院;濮阳市农科农化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N43/64 分类号: A01N43/64;A01N51/00;A01N47/18;A01N37/02;A01N33/22;A01P1/00;A01P3/00;C05G3/00;C05G3/60
代理公司: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代理人: 王文君
地址: 455000 河***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氰尿酸 防治 玉米 顶腐病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异氰尿酸在防治玉米顶腐病中的应用。异氰尿酸包括氯代异氰尿酸、氯溴异氰尿酸,氯代异氰尿酸为二氯异氰尿酸、三氯异氰尿酸及其钾盐、钠盐等,对作物具有较强的抗性诱导活性,通过诱导基础抗性,预防和控制玉米顶腐病。异氰尿酸50‑2000ppm叶面喷雾,单独使用、或与含有植物营养的可溶性肥料混用,或与农药混用,防治玉米顶腐病效果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异氰尿酸的新用途,特别是涉及异氰尿酸在防治玉米顶腐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玉米顶腐病是玉米新病害,从症状上可分为细菌性侵染、真菌性侵染、真菌细菌混合侵染。玉米顶腐病症状表现复杂多样,可在玉米整个生长期侵染发病。苗期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边缘失绿,出现黄条斑,叶片畸形、皱缩或扭曲,重病株枯萎或死亡;生长中后期表现为叶基部腐烂、仅存主脉,中上部完整但多畸形,后生新叶顶端腐烂,导致叶片短小、叶尖枯死或残缺不全,叶片边缘常出现似刀削状的缺刻和黄化条纹;成株表现为出现不同程度矮化,顶部叶片短小、组织残缺或皱褶扭曲,茎基部节间短,常有似虫蛀孔道状开裂,纵切面可见褐变,轻度感病株后期可抽雄结穗,但雌穗小,多不结实。感病株根系不发达,主根短、根毛多而细呈绒状,根冠腐烂褐变。玉米顶腐病1998年在辽宁省阜新首次发现,当年发病面积占玉米种植面积的1/3,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蔓延较快,病情逐年加重,发生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吉林、辽宁、黑龙江、新疆、甘肃、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北京等省市,发病率为5%-34%,局部地块高达70%以上。玉米顶腐病发生广泛,危害严重,发病株基本绝收,田间发病率即为产量损失率,已逐步成为玉米的重要病害。

目前国内外对玉米顶腐病的研究较少,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有效的防治措施,发病机制不明,防治困难,推行的防治玉米顶腐病防治药剂为杀细菌剂如链霉素等、杀真菌剂如多菌灵、百菌清、春雷霉素、叶枯唑、噁霉灵等,或杀细菌剂与杀真菌剂混用,进行对症治疗,也有氯溴异氰尿酸单剂防治玉米顶腐病的报道,均无满意的防治效果。本发明人通过多年发病机制研究,在国内首次将玉米顶腐病由病原性病害归类为环境胁迫性病害,通过诱导基础抗性,提高病株抗病能力和抵抗环境胁迫能力,减缓和消除病原菌引致的变态反应,预防和控制玉米顶腐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玉米顶腐病发病机制研究、防治药剂防治研究的新发现,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异氰尿酸的新用途,即异氰尿酸在防治玉米顶腐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一目的是提供异氰尿酸在防治玉米顶腐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二目的是提供异氰尿酸在制备玉米顶腐病的防治药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玉米顶腐病的防治药剂,所述防治药剂活性成分包括异氰尿酸。

上述应用或防治药剂中:

进一步地,所述异氰尿酸为氯代异氰尿酸、或为氯代异氰尿酸与氯溴异氰尿酸的混剂。

进一步地,所述氯代异氰尿酸为二氯异氰尿酸(dichloroisocyanurate acid)、三氯异氰尿酸(Trichloroisocyanuric acid)及其盐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剂;进一步地,所述氯代异氰尿酸盐为钾盐或钠盐。

进一步地,所述防治药剂中还包括含有植物营养的可溶性肥料;和/或,所述防治药剂还包括可与所述异氰尿酸混用的农药。

进一步地,所述含有植物营养的可溶性肥料包括含有植物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的有机物、有机盐、无机盐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剂。

进一步地,所述可与异氰尿酸混用的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具体地,所述防治药剂的活性成分包括三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和氯溴异氰尿酸中的任意两种,二者重量比为1-5:5-1。

本发明所述防治药剂可采用本领域常规方法制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濮阳市农业科学院;濮阳市农科农化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濮阳市农业科学院;濮阳市农科农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10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