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扰信号检测、消除装置、方法以及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39884.4 | 申请日: | 201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88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波;吴永刚;王国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345 | 分类号: | H04B17/34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扰 信号 检测 消除 装置 方法 以及 移动 终端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干扰信号检测、消除装置、方法以及移动终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的检测干扰信号的问题。其中,基带的输出信号端、输入信号端、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上变频混频器的第一输入信号端、下变频混频器的输出信号端、可调衰减器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上变频混频器的第二输入信号端输入第一本振信号,上变频混频器的输出信号端连接可调衰减器的输入信号端;可调衰减器的输出信号端连接合路器的第一输入信号端;合路器的第二输入信号端输入射频接收信号,合路器的输出信号端连接下变频混频器的第一输入信号端;下变频混频器的第二输入信号端输入第二本振信号。本发明用于干扰信号的检测和消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扰信号检测、消除装置、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尤其是手机的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不但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英文全称:The 2nd Generation,简称:2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英文全称:The 3rd-Generation,简称: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英文全称:The 4th Generation,简称:4G)多模多频段同时存在,而且处理器、存储器的读写速度也达到了吉赫(GHZ)以上,此外,无线局域网(英文名称:Wlan)、蓝牙(英文名称:Bluetooth)、远程控制等无线热点和信号也越来越多。因此,对于射频输入信号来说,无线环境更加恶劣了,不但受到无线通信系统内部的自干扰外,而且还时刻受到外部环境信号的干扰。
目前,移动终端可以在开发阶段时测量到无线通信系统的自干扰,并通过各种电磁干扰(英文全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简称:EMI)处理措施将无线通信系统的自干扰对射频输入信号的影响降到最小。然而,移动终端运行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未知的自干扰信号,并且还会接收到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干扰信号,这些干扰信号都是不确定的且大多是窄带干扰信号,因此针对此类干扰信号尚无有效消除方法。例如:当在接收频段内接收到一个较强的单音干扰信号时,射频输入信号质量会急剧下降,表现为通话噪声、断续、数据业务速率下降、甚至出现掉线、断网现象。针对不确定的干扰信号,现有技术中开发出了自适应干扰消除方法。这种自适应干扰消除方法具体为:首先检测干扰信号的功率和频率,然后动态调整干扰消除装置中的放大器、采样分辨率带宽、带阻滤波器等检测参数,达到消除干扰信号的目的。但是,不确定的干扰信号可能的功率和频率的范围都十分宽泛,因此在干扰信号检测时设置的检测参数可能无法准确的检测到干扰信号的功率和/或频率,进而影响干扰消除装置中的参数设置,干扰信号无法消除。因此如何更加准确的检测干扰信号是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扰信号检测、消除装置、方法以及移动终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的检测干扰信号,进而导致干扰信号无法消除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干扰信号检测装置,包括:包括:基带、上变频混频器、可调衰减器、合路器以及下变频混频器;
所述基带的输出信号端连接所述上变频混频器的第一输入信号端,所述基带的输入信号端连接所述下变频混频器的输出信号端,所述基带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可调衰减器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所述上变频混频器的第二输入信号端输入第一本振信号,所述上变频混频器的输出信号端连接所述可调衰减器的输入信号端,所述上变频混频器用于对第一输入信号端的输入信号和第一本振信号进行上变频混频处理后在所述输出信号端输出;
所述可调衰减器的输出信号端连接所述合路器的第一输入信号端;
所述合路器的第二输入信号端输入射频接收信号,所述合路器的输出信号端连接所述下变频混频器的第一输入信号端;
所述下变频混频器的第二输入信号端输入第二本振信号,所述下变频混频器用于对第一输入信号端的输入信号和第二本振信号进行下变频混频处理后在所述输出信号端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98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