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雷达与通信联合系统的雷达干扰功率分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28491.3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265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时晨光;汪飞;李海林;周建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36 | 分类号: | G01S7/36;G01S7/38;H04B1/04;H04L27/26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陈国强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扰系统 功率分配 雷达干扰 联合系统 干扰功率分配 总发射功率 干扰性能 机载电子 通信发射 雷达 通信 拉格朗日乘数法 雷达接收机 总干扰功率 分配模型 获取目标 雷达接收 雷达信号 目标反射 频率响应 先验知识 隐身性能 约束条件 最小干扰 总功率 最小化 最优解 求解 通信系统 回波 射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雷达与通信联合系统的雷达干扰功率分配方法,首先根据先验知识,获取目标相对于通信系统的频率响应、雷达信号及通信发射信号;然后,考虑通信发射信号经目标反射到达雷达接收机的回波可被雷达接收并处理,以最小化机载电子干扰系统总发射功率为目标,在满足干扰性能的条件下,建立针对雷达与通信联合系统的雷达干扰功率分配模型,并通过拉格朗日乘数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选取在满足干扰性能的条件下使得系统总干扰功率最小的干扰功率分配|J[k]|2作为最优解,将干扰系统的最优干扰功率分配|J[k]|2代入分配模型中,即可得到符合约束条件的最小干扰总功率。本发明降低了机载电子干扰系统总发射功率,提升其射频隐身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干扰功率分配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雷达与通信联合系统的雷达干扰功率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军用雷达的发展与应用是敌我双方在电磁领域斗争的焦点。可以说,自雷达用于军事的那天起,围绕雷达开展的雷达对抗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且越来越激烈。
随着现代雷达战场环境日趋复杂,反辐射导弹使得雷达、电子对抗系统等机载有源辐射系统的生存环境收到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射频隐身技术通过控制有源辐射系统的辐射能量、波形参数等方法,可显著降低有源辐射系统被无源电子侦察设备探测、发现、识别,以及被反辐射导弹攻击的概率,从而提高其自身及其搭载平台的战场生存力和作战效能。
目前,对战斗机射频隐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雷达与数据链领域,而对于同样是机载辐射源的有源干扰系统则鲜有研究。机载电子对抗系统是战斗机执行作战任务的重要保证,在保证一定干扰性能的前提下降低干扰系统的发射功率,不仅可以降低被敌方截获接收机截获干扰信号的概率,而且还可以减小被敌方无源探测系统定位、跟踪甚至被反辐射导弹攻击的危险。另外,在实际中,作为外辐射源的通信系统常常可以对目标提供额外的照射,其回波可被雷达接收机接收并处理,从而提升雷达的目标检测性能。因此,需要针对雷达与通信联合系统,研究机载电子干扰系统的射频隐身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实际战场中干扰机和雷达与通信联合系统进行电子对抗的情况,在考虑通信系统发射信号经目标反射到达雷达接收机的回波可被雷达接收并处理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雷达与通信联合系统的雷达干扰功率分配方法,以降低机载电子干扰系统发射总功率,提升干扰系统的射频隐身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针对雷达与通信联合系统的雷达干扰功率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干扰机和雷达与通信联合系统进行电子对抗的情况下,根据先验知识,获取雷达发射信号Xr[k],通信系统发射信号Xs[k]和目标相对于通信系统的频率响应Hs[k],并假设通信系统发射信号经目标反射到达雷达接收机的回波可被雷达接收、处理;
(2)确定干扰系统的辐射参数与表征干扰性能的MI门限γmax;
(3)构建拉格朗日乘子式L(xJ,λ1,λ2,λ3),并确定满足干扰性能的MI门限γmax的最小干扰总功率的表达式;
根据系统对干扰性能的要求,建立针对雷达与通信联合系统的最优雷达干扰功率分配|J[k]|2的数学模型,如下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84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