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束控制部件、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以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27097.8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17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平加健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5/08;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正见永申律师事务所 11497 | 代理人: | 黄小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束 控制 部件 发光 装置 光源 以及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光束控制部件、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以及显示装置。本发明的光束控制部件控制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包括:入射面,其是以与光束控制部件的中心轴相交的方式在背面侧形成的凹部的内表面;以及出射面,其配置于入射面的相反侧。出射面包含:第一出射面,其以与中心轴相交的方式配置且向背面侧呈凸状;以及第二出射面,其以包围第一出射面的方式配置且向正面侧呈凸状。在以其发光中心位于中心轴上的方式与凹部相对地配置发光元件、且以与中心轴正交的方式在出射面的上方配置被照射面的情况下,利用规定式算出的第二最大值大于利用规定式算出的第一最大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的光束控制部件、具有该光束控制部件的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节能或小型化的观点来看,正在使用发光二极管(以下称为“LED”)作为照明用的光源。并且,正在使用组合了LED与控制从LED射出的光的配光的光束控制部件的发光装置代替日光灯或卤素灯等。另外,在液晶显示装置等的透射型图像显示装置中,正在使用网格状地搭载有该发光装置的直下型的面光源装置作为背光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1A~图1C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面光源装置10的结构的图。图1A是面光源装置10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1B是面光源装置10中的发光装置30的俯视图,图1C是图1B所示的A-A线的剖面图。图1A的虚线示意性地表示从发光装置30射出的光的照射范围。
如图1A~图1C所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面光源装置10包括印刷电路基板20和矩形网格状地配置在印刷电路基板20上的多个发光装置30。多个发光装置30分别包含发光元件35和以覆盖在发光元件35上的方式配置的导光部件(光束控制部件)40。
导光部件40包括大致半球形的透镜部41和以包围透镜部41的方式配置的凸缘部42。另外,透镜部41包括配置于背面侧的凹部43的内表面即入射面44和配置于正面侧的出射面45。出射面45包含与中心轴CA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46和配置于两个平面46之间且向上呈凸状的曲面47。对于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面光源装置10,从发光元件35射出的光被导光部件40控制为,与多个发光装置30的间隔短的方向(矩形网格的短边方向;Y方向)相比,更向多个发光装置30的间隔长的方向(矩形网格的长边方向;X方向)扩散。因此,对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面光源装置,即使在多个发光装置30被配置为矩形网格状的情况下,也能够均匀地照射被照射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9-157166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面光源装置10中,从平面46射出的光被控制为聚光。另一方面,从曲面47射出的光被控制为扩散。由此,从平面46射出的光与从曲面47射出的光容易在到达被照射面的光路上交叉。因此,有时在被照射面上生成明部。
在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发光装置被配置为网格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被照射面上明部的产生的光束控制部件。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该光束控制部件的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光束控制部件控制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包括:入射面,其是以与所述光束控制部件的中心轴相交的方式在背面侧形成的凹部的内表面;以及出射面,其配置于所述入射面的相反侧,所述出射面包含:第一出射面,其以与所述中心轴相交的方式配置且向背面侧呈凸状;以及第二出射面,其以包围所述第一出射面的方式配置且向正面侧呈凸状,在以其发光中心位于所述中心轴上的方式与所述凹部相对地配置所述发光元件、且以与所述中心轴正交的方式在所述出射面的上方配置被照射面的情况下,通过下述的“第二最大值的计算方法”求出的第二最大值大于通过下述的“第一最大值的计算方法”求出的第一最大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70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