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龙芯平台动态前景下的操作系统硬件设备快速映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26825.3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47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马瑶瑶;孟杰;卢彦;杨建生;王凯民;张京林;张蓓;王帅;方平;薛皓琳;赵林;冯艳红;廖雪;宋昆晏;穆鹤林;申利飞;万淑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标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50 | 分类号: | G06F9/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唐轶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徐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台 动态 前景 操作系统 硬件 设备 快速 映射 方法 | ||
一种龙芯平台动态前景下的操作系统硬件设备快速映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操作系统内核中增加支持龙芯平台的内核硬件设备驱动;S2:在操作系统内核中增加内核硬件设备调度表;S3:设置硬件设备规则定义文件,开启硬件设备规则定义服务;S4:接收龙芯平台硬件设备变更事件:通过已经启动的硬件设备规则定义服务来操作用户层映射出来的硬件设备;S5:将最终结果反馈至用户层;S6:通过用户层接口向操作系统调用层发送命令,实现系统硬件设备的组织及调用。本发明不需要修改BIOS及固件,可以提供一种支持龙芯平台的操作系统级别的硬件设备快速映射方法,用户通过调用操作系统接口即可以直接配置硬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龙芯平台动态前景下的操作系统硬件设备快速映射方法。
背景技术
硬件设备映射作为操作系统底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硬件与操作系统的使用效率以及应用软件对硬件的使用效果。在现有的可以运行在龙芯平台的操作系统上,目前还在使用硬件登记等较为陈旧的硬件设备映射方法。不能适应操作系统动态前景下的硬件设备实时变更,因而发明一种全新的快速高效的硬件设备映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存在的技术中,存在一些对硬件设备映射的映射方案,但是都是在BIOS以及硬件层面的映射,没有涉及到操作系统层面。《一种在龙芯刀片服务器上实现Infiniband网络的方法》,公开号“CN102314361A”中提出了针对于网络设备的物理设备映射,没有侧重于操作系统上的调度方法;而《一种基于龙芯平台的高性能计算资源监控实现方法》,公开号“CN104468810A”其流程与原理之类似,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上述实现方案中虽然都在龙芯平台上通过集成电路硬件实现了硬件设备的映射,但是在调度上都是需要通过BIOS、固件等硬件设备连接硬件物理设备的调度单元来进行,并没有一种操作系统级别的硬件设备映射接口。用户无法直接通过应用层修改硬件设备参数以及调度硬件设备。这无疑给希望直接操作硬件的应用软件开发商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龙芯平台的动态前景下的操作系统硬件设备快速映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操作系统内核中增加支持龙芯平台的内核硬件设备驱动;
S2:在操作系统内核中增加内核硬件设备调度表;
S3:设置硬件设备规则定义文件,开启硬件设备规则定义服务;
S4:接收龙芯平台硬件设备变更事件:通过已经启动的硬件设备规则定义服务来操作用户层映射出来的硬件设备;
S5:将最终结果反馈至用户层;
S6:通过用户层接口向系统调用层发送命令,实现操作系统硬件设备的组织及调用。
其中,所述步骤S1中,所增加的支持龙芯平台的内核硬件设备驱动包括:桥片驱动、网络设备驱动、总线控制器驱动、内存控制器驱动、存储控制器驱动、USB驱动或显卡驱动。
其中,所述步骤S1还包括:读取操作系统平台中分配给操作系统内核的内存偏移量,以决定在内存的何处开始放置操作系统内核;将要与操作系统平台适配的各部分内核硬件设备驱动程序预先放置于操作系统内核的驱动层;交叉编译操作系统内核。
其中,所述步骤S4还包括:在操作系统内核按照BIOS偏移量加载至内存空间之后,释放内存空间的内核硬件设备调度表,由内核硬件设备调度表统一调用硬件设备的相应操作。
其中,所述的硬件设备的相应操作包括硬件设备的增、删、变更或调用操作。
其中,所述步骤S2中,所增加的内核硬件设备调度表的运作流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标软件有限公司,未经中标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68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