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冷器具多点温度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25915.0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8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盛浩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盛浩铭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记录仪 多路数据 感温探头 制冷器具 多点温度测试装置 弧形夹具 弧形夹片 通讯连接 显示屏 出厂检测 对称均布 实物检测 | ||
一种制冷器具多点温度测试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弧形夹具、若干个感温探头和多路数据记录仪以及显示屏,其中弧形夹具具有两个弧形夹片,感温探头对称均布在两个弧形夹片的内侧,并且每个感温探头均与多路数据记录仪构成通讯连接,多路数据记录仪与显示屏构成通讯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取代了传统制冷器具出厂检测时采用的实物检测的方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装置,尤其是一种制冷器具多点温度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制冷器具在出厂检验时,一般采用实物检测法对制冷器具的工作性能进行判定,主要采用如下方法:在制冷器具上装上饮料桶、搅拌器和出液阀等配件,并倒入白砂糖、水或白砂糖与牛奶以一定比例配比的混合液,同时控制好混合液的初始温度,此时,接通电源,让制冷器具满载运行1.5-2.5小时,直至制冷器具内部产生雪融并堆积成形,才能该判定制冷器具属于合格产品。然而,这种检测方式非常笨拙,检测时间长,并且检测精度无法保证。与此同时,制冷器具在经过检测完成之后,工作人员还要花时间对其进行清洗,如此浪费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增大了工作量,而且检测完成后的混合液只能作为废水处理掉,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极易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制冷器具的出厂检测采用实物检测,检测方式笨拙、检测时间长、检测精度无法保证,同时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的问题,为此提供一种制冷器具多点温度测试装置。
本发明的具体方案是:一种制冷器具多点温度测试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弧形夹具、若干个感温探头和多路数据记录仪以及显示屏,其中弧形夹具具有两个弧形夹片,感温探头对称均布在两个弧形夹片的内侧,并且每个感温探头均与多路数据记录仪构成通讯连接,多路数据记录仪与显示屏构成通讯连接。
本发明中还设有手持扫描终端,手持扫描终端与多路数据记录仪构成通讯连接。
本发明中所述感温探头为接触式或非接触式感温探头,并且感温探头在弧形夹具的两个弧形夹片的内侧排布成半圆形。
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取代了传统制冷器具出厂检测时采用的实物检测的方式,在检测时将弧形夹具夹持在制冷器具的蒸发器上,通过感温探头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传输至多路数据记录仪,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由此检测时间由原来的1.5-2.5小时/台缩短为10分钟/台,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对周围环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弧形夹具,2-感温探头,3-多路数据记录仪,4-显示屏,5-弧形夹片,6-手持扫描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包括有弧形夹具1、若干个感温探头2和多路数据记录仪3以及显示屏4,其中弧形夹具1具有两个弧形夹片5,感温探头2对称均布在两个弧形夹片5的内侧,并且每个感温探头2均与多路数据记录仪3构成通讯连接,多路数据记录仪3与显示屏构4成通讯连接。
本实施例中还设有手持扫描终端6,手持扫描终端6与多路数据记录仪3构成通讯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感温探头2为接触式或非接触式感温探头,并且感温探头2在弧形夹具1的两个弧形夹片5的内侧排布成半圆形。
本发明的操作过程如下:打开电源开关,启动多路数据记录仪3,将布置有接触式或非接触式感温探头2的弧形夹具1夹持在制冷器具的蒸发器上,确保弧形夹具1的内壁与蒸发器的外表面充分接触,此时用手持扫描终端6扫描制冷器具上的条码,将条码信息记录至多路数据记录仪3中,等待10分钟,显示屏4上会显示出制冷器具的蒸发器外表温度的变化曲线,将该曲线与现有的合格产品的温度变化曲线进行对比,以此判定试验产品(制冷器具)是否合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盛浩铭,未经盛浩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59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通道重整器测试系统
- 下一篇:地下洞室群岩柱稳定性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