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机纳米粒子杂化酚醛树脂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22605.3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31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辉;张大勇;张银银;王雅珍;李欣;赵颖;王刚;朱金华;荣立平;米长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J161/14 | 分类号: | C09J161/14;C09J11/04;C09J11/06;C08G8/10;C08G8/2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侯静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机 纳米 粒子 酚醛树脂 胶粘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无机纳米粒子杂化酚醛树脂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耐高温酚醛树脂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它为了解决现有改性酚醛树脂工作温度低、粘接性能差的问题。该无机纳米粒子杂化酚醛树脂胶粘剂按重量份数由100份热固性腈基酚醛树脂,5~10份纳米粒子和1~5份的偶联剂制成,其中所述纳米粒子为二氧化硅、碳化硅、金属氧化物粉末或金属粉末,所述的热固性腈基酚醛树脂是由热固性酚醛树脂和4‑硝基邻苯二甲腈通过化学反应制备而成。本发明的酚醛树脂胶粘剂在室温下剪切强度达到10MPa左右,350℃剪切强度达到了7MPa左右,显示出良好的耐温性能和韧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高温酚醛树脂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酚醛树脂是一种价格低廉、综合性能优良的高分子树脂品种,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热性能,尤其具有突出的瞬时耐高温烧蚀性能,可用于制造胶粘剂、涂料以及复合材料等。如作为瞬时耐高温和烧蚀的结构复合材料用于空间飞行器和导弹等方面,作为胶粘剂在航空、航天和汽车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但当工作温度超过300℃时,酚醛树脂出现剧烈氧化分解等问题,限制了应用范围。
酚醛树脂分为热固性和热塑性两种,热塑性酚醛树脂需要加入固化剂才能交联固化。热固性酚醛树脂不需要加入固化剂,直接加热既可以交联成高聚物,其具有粘度低、浸润能力强,粘接性能好,体积密度大,气孔率低等优点。邻苯二甲腈树脂是一类新型耐高温树脂,固化物玻璃化温度大于450℃,并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卓越的耐湿和耐化学腐蚀性能等,将其结构引入酚醛结构中,能显著提高酚醛树脂高温性能。如目前研究较多的邻苯二甲腈改性热塑性酚醛树脂耐热提高明显。纳米粒子具有独特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等物理特性,由此导致纳米粒子的光、电、磁、热及化学活性等性质与本体物质存在显著差异,此外,纳米粒子表面活化中心多,能有效改善聚合物的性能,对聚合物起到增强、增韧、提高耐热性并赋予聚合物特殊功能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改性酚醛树脂工作温度低、粘接性能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无机纳米粒子杂化酚醛树脂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无机纳米粒子杂化酚醛树脂胶粘剂按重量份数由100份热固性腈基酚醛树脂,5~10份纳米粒子和1~5份的偶联剂制成;其中所述的纳米粒子为二氧化硅、碳化硅、金属氧化物粉末或金属粉末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其中热固性腈基酚醛树脂是由热固性酚醛树脂和4-硝基邻苯二甲腈通过化学反应制备而成。
本发明无机纳米粒子杂化酚醛树脂胶粘剂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实现:
一、将苯酚和甲醛按摩尔比为1:1.2~2.0加入到反应器中,开动搅拌,升温至90~100℃,按苯酚物质的量的0.5%~5%加入碱性催化剂a,保持反应温度为90~100℃,当反应液浊点温度达到60~80℃时反应结束,然后用水洗涤反应液多次,再调节真空度达到10kPa~5kPa,加热进行真空脱水,当树脂的凝胶时间达到90~600秒时将树脂降至常温,加入溶剂,得到热固性酚醛树脂;
二、按摩尔比为1:3.0~7.0将热固性酚醛树脂与4-硝基邻苯二甲腈加入到反应器中,再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升温到60~80℃,搅拌溶解后加入碱性催化剂b,控制体系的pH为9~11,保温反应12~18h,降到室温后用蒸馏水进行清洗,再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用稀盐酸中和,经分液漏斗分离,调节真空度达到10kPa~5kPa,加热进行真空脱溶剂,当树脂的凝胶时间达到90~600秒时将树脂降至常温,加入溶剂,得到热固性腈基酚醛树脂;
三、按重量份数称取100份的热固性腈基酚醛树脂、5~10份纳米粒子和1~5份的偶联剂;
四、将步骤三称取的热固性腈基酚醛树脂、纳米粒子和偶联剂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无机纳米粒子杂化酚醛树脂胶粘剂;
其中步骤三所述的纳米粒子为二氧化硅、碳化硅、金属氧化物粉末或金属粉末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未经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26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缸盖罩
- 下一篇:复合缓蚀阻垢剂及其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