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合治理盐碱土壤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22090.7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76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郭华生;韦应强;张彦琴;陈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银成泰农科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A01B77/00;A01G1/00;C05F15/00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2102 | 代理人: | 张真 |
地址: | 730600***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合治理 盐碱 土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特别是一种综合治理盐碱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盐碱地或者盐渍土是受土体中盐碱成分作用的,包括各种盐土和碱土以及其它不同程度盐化和碱化的各种类型土壤的统称。经过长期的治理探索,目前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改良方法和措施。
化学改良是盐碱地的化学改良主要是指向土壤中加入化学物质,以达到降低土壤PH、碱化度以及改善土壤结构的目的。主要的化学改良剂包括石膏、磷石膏、脱硫石膏、硫磺、腐殖酸、糖醛渣等物质。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在重度盐碱地上,采用化学改良与其他改良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能取得较为显著的改良效果。物理改良是通过平整土地、客土、压沙、松土、抬田等措施,破坏土壤毛细作用,阻断盐分向地表的进一步聚集。客土法工程量大,费用高,经济成本不合算是制约其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生物改良是通过种植水田,种植耐盐碱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改善盐碱的重要措施。水利工程改良是根据“水盐运动”规律,通过地下渗管排盐,结合沟渠,深井排水,达到防止返盐的目的。如何找到一种简单适用,改善效果又好的方法一直是科技人员探索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综合治理盐碱土壤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综合治理盐碱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物理改良与生物改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理;
物理改良为:修建治理盐碱土壤工程地块,中间修建道路、道路一侧修建水沟,水沟设若干分支,供所有地块浇水,最边缘地块旁边设排盐碱支渠,支渠汇入排盐碱主渠;
生物改良具体步骤为:
a.配制肥料:将生的有机肥、油渣和酒糟按质量百分比95.5%、3.2%、1.3%的比例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堆积,在室外温度达到20℃以上的环境中发酵一周,备用。
b.熟土引虫:开春时,用土壤疏松机对土壤进行耕作,深度控制在40cm,然后按每亩施 3140㎏的标准施入上述肥料,再用旋耕机打土3-5cm的深度,即将肥料打入土壤中,形成表面3-5 cm的土壤覆盖固定层,当天施完肥,当天旋耕固定,保证肥力不挥发分解,放置一个半月;引虫便于疏松土壤。
c.松土杀虫:将紫花苜蓿种子按每亩2.5-3㎏ 撒入土壤,用秸秆还田机将表面2 cm的土打碎;待苜蓿生长大约两个半月,用割草机割掉扔在地上,11月份,待第二茬长老时,将烟叶、艾叶和低浓度敌百虫的混合物按每亩5.15㎏撒在地上,用犁将苜蓿翻到地下,作用是杀地下的虫子;最后浇冬水;烟叶、艾叶和低浓度敌百虫的配比为19:13:1 。
d. 第二年种耐盐碱的茭白、玉米、黄芪、甘草或菊花的任意一种,第三年轮作前一年的作物。
所述治理盐碱土壤工程地块,整片田地中间设有主道路(1),主道路(1)一侧设有主水渠(2),主水渠(2)两边连接若干支水渠(3),支水渠(3)两侧设有若干单元田块(7),单元田块(7)之间横向设有田埂(4),横向最外边缘的单元田块(7)旁边设有排碱支沟(5),排碱支沟(5)汇入排碱大沟(6),排碱大沟(6)设于纵向最外边缘的单元田块(7)的旁边。
所述治理盐碱土壤工程地块以主道路(1)为中心线分别向两边渐渐降低,形成一定坡度。
所述支水渠(3)两侧渠壁由挡土板(8)围挡,挡土板(8)间隔一段距离由固定杆(10)固定,支撑板(9)支撑固定于固定杆(10)之间;挡土板(8)由若干纵向剖开的毛竹排列连接固定,固定杆(10)为纵向剖开的毛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物理改良与生物改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工程设施设计科学合理,操作性强,便于机械化作业,引进强吸水性的浙江毛竹,开挖排盐沟,通过水的灵犀渗透将土壤里的盐分吸收。地势朝着排碱渠方向有一定坡度,有利于盐碱向排碱渠流入,排碱渠渠壁由纵向剖开的毛竹排列连接固定,剖开面接触土壤,易于吸收土壤中的盐碱,且不易腐蚀,使用寿命长。施用生物有机肥,引虫便于疏松土壤,第一年种耐盐碱的苜蓿还田,改善土壤,第二年、第三年进行轮作,在降低耕作层土壤盐渍化含量的同时,农作物还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通过三年的治理,pH值降至3-5。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程地块平面图;
图2为本发明工程地块排碱支沟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工程地块排碱支沟俯视图;
图中:1-主道路,2-主水渠,3-支水渠,4-田埂,5-碱支沟,6-排碱大沟,7-单元田块,8-挡土板,9-支撑板,10-固定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银成泰农科开发有限公司,未经白银成泰农科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20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