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产养殖用生态净水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19281.8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9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顾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赛斯德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C02F3/34;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15104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致能***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产 养殖 生态 净水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净水材料,具体的讲是一种水产养殖用生态净水材料,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数据显示,全球人均鱼类消费量,在过去的50年翻了一倍。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严重干预,如环境的破坏、过度捕捞等,使得大多野生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濒于灭绝。因此,水产养殖成为了今后水产品供应的主力军,据统计,在过去30年,水产养殖生产量增加了10倍。然而随着产量的升高,我国传统池塘水产养殖也逐渐出现了问题,主要表现为:高密度的养殖、饲料与渔药的大量投喂,导致大量的排泄物、残饵及残留的渔药等污染物聚集池底,从而导致池塘水质恶化、各种病害频发。传统池塘水产养殖需要大量换水以更替污染水体,因此更替的污染水体就被人们随意的排放到临近水域,从而导致了污染的扩散。传统池塘水产养殖不仅使自身水体受到污染,还导致周围水域的生态系统恶化,甚至演变成富营养化。
目前我国对于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修复法如人工曝气、截污等机械操作类措施,化学修复法如使用化学修复剂与污染物反应,生物修复法如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等。在分析了这几种方法的利弊后认为,物理修复法往往工程量大,需要相当大的人力物力支持;化学修复法成本高、作用不稳定、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且副作用大,有时甚至会产生毒性更强的产物;而生物修复法具有低成本、对水体生态功能的恢复也能起到作用等,将会是未来主要的修复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水产养殖用生态净水材料,具有成本低、污染小、修复效果好以及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在池塘水产养殖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产养殖用生态净水材料,包括底膜层、基质支撑层、微生物制剂层以及防护表层,基质支撑层和微生物制剂层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在所述所述底膜层上,且所述基质支撑层和微生物制剂层通过所述防护表层包覆在底膜层上,所述底膜层为抗氧化聚乙烯材料制成,该聚乙烯材料配方以质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低密度聚乙烯树脂:85-90份,增塑剂:22-35份,抗氧母料:6-8份,羟基聚磷酸酯:3-5份,环氧大豆油:5-10份,亚磷酸二苯一异辛酯:15-27份,聚四氟乙烯:10-20份,硬脂酸:1-4份,正丁基萘磺酸钠:1-4份;
所述基质支撑层配方成分配比以质量份数计包括:泥炭土:10-15份,煤渣:4-9份,木屑:15-20份,豆粕:2-5份,稻壳:10-17份,麦麸:7-11份;
所述微生物制剂层配方成分配比以质量份数计包括:解淀粉芽孢杆菌:18-20份,侧孢芽孢杆菌:8-11份,嗜酸乳杆菌:15-18 份,硝化细菌:6-8份,反硝化细菌:10-15 份,枯草芽孢杆菌:5-10份和地衣芽孢杆菌:18-20 份;
所述防护表层由纤维组合物通过混纺制成孔状织物,所述纤维组合物以重量份数计包括:木纤维:22-25份、陶瓷纤维:6-8份、丙烯涤纶:7-11份,玻璃软化纤维:15-20份;制得防护表层孔径在45-85μm。
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技术方案:前述的水产养殖用生态净水材料,所述抗氧母料的配方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纳米氧化铈:5-12份,二氧化硅:7-8份,抗氧剂3114:2-4份,紫外线吸收剂UV9:3-5份,钛酸酯:7-15份,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1-3份以及甲基苯基硅油:1-3份。
前述的水产养殖用生态净水材料,所述底膜层为抗氧化聚乙烯材料制成,该聚乙烯材料配方以质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低密度聚乙烯树脂:85份,增塑剂:22份,抗氧母料:6份,羟基聚磷酸酯:3份,环氧大豆油:5份,亚磷酸二苯一异辛酯:15份,聚四氟乙烯:10份,硬脂酸:1份,正丁基萘磺酸钠:1份;
所述基质支撑层配方成分配比以质量份数计包括:泥炭土:10份,煤渣:4份,木屑:15份,豆粕:2份,稻壳:10份,麦麸:7份;
所述微生物制剂层配方成分配比以质量份数计包括:解淀粉芽孢杆菌:18份,侧孢芽孢杆菌:8份,嗜酸乳杆菌:15 份,硝化细菌:6份,反硝化细菌:10份,枯草芽孢杆菌:5份和地衣芽孢杆菌:18份;
所述防护表层由纤维组合物通过混纺制成孔状织物,所述纤维组合物以重量份数计包括:木纤维:22份、陶瓷纤维:6份、丙烯涤纶:7份,玻璃软化纤维:15份;制得防护表层孔径在55-6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赛斯德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赛斯德工程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92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