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大珠母贝海区养殖成活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15472.7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7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谢绍河;林展新;林伟财;王钦贵;谢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绍河珍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55 | 分类号: | A01K61/55 |
代理公司: | 广东世纪专利事务所 44216 | 代理人: | 曾忠群 |
地址: | 51582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幼贝 海区养殖 成活率 大珠母贝 麻醉剂 壳高 浸泡 生理机能调节 生理机能 应激反应 敏感期 有效地 取材 海区 生长 | ||
本发明所述提高大珠母贝海区养殖成活率的方法,其特点是:在将壳高为2~5mm的大珠母幼贝放置海区养成壳高达到30mm的幼贝过程中,先后分多次采用“麻醉剂+淡水”浸泡幼贝的方法对幼贝进行生理机能调节,以提高幼贝的成活率。本发明由于采用通过多次“麻醉剂+淡水”浸泡幼贝的方法,有效地调节了幼贝的生理机能,促使幼贝减少应激反应,顺利渡过生长“敏感期”,以适应海区养殖环境,大幅度提高大珠母贝幼贝的海区养殖成活率。并且这种方法所用材料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容易实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珍珠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提高大珠母贝海区养殖成活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珠母贝(
国外养殖产量最大的国家为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其中澳大利亚的产值最高,约占世界南洋珍珠产值的50%。澳大利亚从1956年就开始了商业化的“南洋珍珠”养殖,是世界上白碟贝珍珠的最大生产国,年生产南洋珠约1.6吨。我国大珠母贝插核育珠的研究始于1972 年,至1981年取得成功,培育出中国第一颗大珠母贝游离珍珠(规格为19mm×15.5mm,重6g),打破了国外培育大珠母贝珍珠养殖技术的垄断。
此后我国从事珍珠研究的科技人员,相继进行了大珠母贝人工繁殖、海区养成与植核育珠技术的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大珠母贝规模化养殖及育珠产业化发展之路。我国有不少科研单位,试图通过人工繁殖培育大珠母贝幼苗(也叫幼贝)养成母贝用于培育珍珠,但繁育的幼苗从下海养殖培育至20mm后便大量死亡(高死亡期多出现在幼贝期),成活率低(通常成活率达不到1%),无法实现产业化规模养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成本低的可大幅度提高大珠母幼贝海区养殖成活率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提高大珠母贝海区养殖成活率的方法,其特点是:在将壳高为2~5mm的大珠母幼贝放置海区养成壳高达到30mm的幼贝过程中,先后分多次采用“麻醉剂+淡水”浸泡幼贝的方法对幼贝进行生理机能调节,以提高幼贝的成活率。
其中上述对幼贝进行生理机能调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当幼贝生长至壳高达到10mm时,将幼贝捞出放在塑料大盆里,用“麻醉剂+淡水”浸泡20~30分钟,然后再放回海区养殖;
(二):当上述幼贝生长至壳高达到20mm时,用“麻醉剂+淡水”浸泡50~60分钟,然后再放回海区养殖;
(三):当上述幼贝生长至壳高达到30mm时,再次用“麻醉剂+淡水”浸泡80~90分钟,然后再放回海区养殖。
其中上述麻醉剂为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其添加量为8~15克/100ml淡水,优选为10克。
本发明由于采用通过三次“麻醉剂+淡水”浸泡幼贝的方法,有效地调节了幼贝的生理机能,促使幼贝减少应激反应,顺利渡过生长“敏感期”,以适应海区养殖环境,大幅度提高大珠母贝幼贝的海区养殖成活率,有效解决了大珠母贝人工育苗过程中幼贝在海区养殖生长至壳高20~50mm阶段时成活率低的技术问题。并且这种“麻醉剂+淡水”浸泡幼贝的方法所用材料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容易实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绍河珍珠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绍河珍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54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毛蚶快速生长品系的培育方法
- 下一篇:抗氨氮斑节对虾种系筛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