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用可扩展的雷达自动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5402.1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22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吴环宇;任彦林;朱予辰;李龙华;石磊;陈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7/40 | 分类号: | G01S7/4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24 | 代理人: | 葛鹏 |
地址: | 10003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用 扩展 雷达 自动 测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用可扩展的雷达自动测试系统,包括:CPCI测试主机(1)、程控电源(2)、显示控制终端(3)、复合目标模拟器(4)、功率计(5)、频谱仪(6)、示波器(7)、开关网络(8)、信号发生器(9)、网络交换机(10)、雷达前端测试模块、信息处理器测试模块和雷达整机测试模块。测试系统控制雷达进入工作状态,并提供外部激励信号,然后对雷达的输出信号进行分析判断,判定雷达是否工作正常,以此完成对雷达的测试工作。本发明通过网络传输数据,极大的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度,有助于对雷达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快速存储和处理。CPCI总线的应用,减小了设备的体积,方便雷达自动测试系统的携带和运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网络的雷达自动测试系统,特别是一种通用可扩展的雷达自动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雷达技术的不断提升,雷达内部结构也日趋复杂,其系统内部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并存,高频信号与低频信号并存,对雷达测试系统通用化、小型化的设计带来极大的挑战。
当前雷达测试系统主要由测试主机和通用测试仪器组成,其中通用仪器主要通过GPIB总线实现远程控制,但是GPIB总线传输速度慢,不利于对雷达高速信号的测试;而且体积庞大,致使测试设备都为金属机箱架构,对便携化设计有很大制约。此外测试主机目前主要采用Windows作为操作系统,在实时性控制方面也有很大缺陷,不具备测试系统通用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用可扩展的雷达自动测试系统,解决以往雷达测试系统数据传输速度慢、实时性不足和不便于携带的问题。
一种通用可扩展的雷达自动测试系统,包括:CPCI测试主机、程控电源、显示控制终端、复合目标模拟器、功率计、频谱仪、示波器、开关网络、信号发生器、网络交换机、雷达前端测试模块、信息处理器测试模块和雷达整机测试模块。
上述组成分为“主控及低速信号测试部分”和“通用仪器射频测试部分”两个部分。
主控及低速信号测试部分,包括:CPCI测试主机、程控电源、显示控制终端、复合目标模拟器、雷达前端测试模块、信息处理器测试模块和雷达整机测试模块。雷达前端测试模块、信息处理器测试模块和雷达整机测试模块在CPCI测试主机内运行。CPCI测试主机与程控电源和显示控制终端通过专用电缆连接,CPCI测试主机和复合目标模拟器通过网线与网络交换机连接。
显示控制终端的功能为:用于人机交互、测试命令的输入和测试结果的显示。
雷达前端测试模块的功能为:用于完成雷达前端的自检,对雷达输出信号功率、输出信号中心频率、AGC动态的功能性能进行测试。
信息处理器测试模块的功能为:用于完成雷达信息处理器的自检,对信息处理器的中频回放双侧扇扫SAR、测高、前视成像的功能进行测试。
雷达整机测试模块的功能为:用于对雷达整机进行测试,对雷达整机的测试流程和功能进行检查和测试。
通用仪器射频测试部分,包括:功率计、频谱仪、示波器、开关网络、信号发生器和网络交换机。功率计、频谱仪、示波器、开关网络和信号发生器通过网线与网络交换机连接。
雷达前端测试模块工作时首先控制程控电源向雷达供电,然后通过CPCI测试主机向雷达前端发送控制信息,控制雷达前端进入自检状态。自检完成后,雷达前端反馈自检状态,雷达前端测试模块判断雷达前端自检是否正常。雷达前端测试模块控制雷达前端向外发送射频信号。雷达前端测试模块通过网络交换机控制开关网络,将雷达前端发出的信号分别传输给示波器、功率计和频谱仪,由这些通用测试仪器完成对雷达前端信号的测试测量,并通过网络交换机将测试数据反馈给雷达前端测试模块。雷达前端测试模块在得到数据后,将收到的数据与预存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数据误差在预定范围内时,判定雷达发出信号的输出信号功率、输出信号中心频率、AGC动态的性能指标正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未经北京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54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