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的自动矫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2673.1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46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黄松;代元;吴建宾;梅荣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00 | 分类号: | B21D5/00;B21C51/00;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008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屈服 强度 低合金钢 自动 矫直 方法 | ||
1.一种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的自动矫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运送至测温仪进行测温,获得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在经过控冷工艺之后的温度;
基于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在经过控冷工艺之后的温度获得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的屈服强度;
将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运送至测厚仪进行测厚,获得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的第一钢板厚度;
基于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的第一钢板厚度和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的屈服强度,获得矫直模型的实际矫直力;其中,所述矫直模型的实际矫直力由以下公式获得:
其中,F—所述矫直模型的实际矫直力,KN;σ—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的屈服强度,450MPa≤σ≤600MPa,N/mm2;b—钢板宽度,mm;h—第一钢板厚度,mm;t—辊距mm;β—修正系数;
基于所述矫直模型的实际矫直力对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进行矫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在经过控冷工艺之后的温度获得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的屈服强度,包括:
获得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经过轧制工艺之后的温度;
基于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在经过控冷工艺之后的温度和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经过轧制工艺之后的温度,获得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的屈服强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的屈服强度σ由以下公式获得:
σ=425.34+0.22T1-0.13T2,其中,T1—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经过轧制工艺之后的温度;T2—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在经过控冷工艺之后的温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800KN≤F≤1800KN。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0.8≤β≤1.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矫直模型的实际矫直力对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进行矫直之前,包括:
判断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的厚度累计的波动次数是否小于等于2次;
判断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的厚度的波动范围是否小于等于3.5mm;
若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的厚度累计的波动次数小于等于2次,并且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的厚度的波动范围小于等于3.5mm,则启动所述矫直模型对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进行矫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矫直模型的实际矫直力对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进行矫直之后,包括:
确定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的第二钢板厚度;
判断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的第二钢板厚度是否小于等于预设钢板厚度阈值;
若是,基于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的第二钢板厚度确定出所述矫直模型的矫直压下量;
利用所述矫直模型的矫直压下量对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进行矫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高屈服强度低合金钢的第二钢板厚度确定出所述矫直模型的矫直压下量,具体包括:
利用以下公式获得所述矫直模型的矫直压下量:
h1=17.6-0.08h22,其中:h1—矫直压下量,mm;h2—第一钢板厚度,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267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控折弯机用弹性限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汇流条弯折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