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苯二酚反应液的分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0570.1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79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朱贵法;陈敏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中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39/08 | 分类号: | C07C39/08;C07C37/68;C07C37/70;C07C37/74;C07C3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314006 浙江省嘉兴市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苯二酚 反应 分离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苯二酚反应液的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苯二酚反应液进行汽化,得到第一汽相冷凝液,汽化残液和第一冷颈收集液;采用汽态苯酚对汽化残液进行汽提,得到第二汽相冷凝液,汽提残液和第二冷颈收集液;将第一汽相冷凝液和第二汽相冷凝液进行精馏分离苯酚、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本发明先将反应液汽化,将焦油、催化剂与苯酚、苯二酚进行分离,该温度较低,降低了物料的变质损失;然后以苯酚汽提,将焦油中残余的苯二酚提取出来,大大降低了排出的焦油中苯二酚的含量,在变质损失较低的情况下实现了较低的带走损失。然后精馏即可达到苯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分离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苯二酚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苯二酚反应液的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苯二酚包括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其中,邻苯二酚作为精细化学品的基本原料,用于农药、香料、医药、染料、聚合物等行业;对苯二酚是照相、橡胶、染料、农药、医药的重要中间体,用途比较广泛,近年来还在拓展其应用领域。
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传统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
(1)邻氯苯酚或邻二氯苯水解法;
(2)愈创木酚(邻甲氧基苯酚)水解法;
(3)苯胺氧化法;
(4)二异丙苯氧化法。
以上工艺反应过程复杂,副产物多,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成本高。
相比之下,苯酚过氧化氢羟基化法是以苯酚和过氧化氢为原料,通过催化剂在邻、对位发生羟基化反应,一步合成邻苯二酚与对苯二酚,要比以上间接的多步方法都简单,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邻苯二酚以及1/3以上的对苯二酚都是由苯酚过氧化氢羟基化法生产的。该工艺路线简单、原料价廉、副产物是水及少量焦油,环境污染低,因而享有“清洁工艺”的美誉,是目前国际上竞相研究开发的最新技术,被公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苯二酚生产工艺。目前,国际上成功工业化的苯酚过氧化氢羟基化法合成邻/对苯二酚工艺有Rhone-Poulenc法、Brichima法、Ube法等。但由于苯酚过氧化氢羟基化法的转化率一般较低,其反应液的组成为水、苯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焦油和催化剂,后处理较为繁琐。
目前,苯酚过氧化氢羟基化法反应液的后处理分为两个工序:反应液的分离和苯二酚的精制。反应液中的水与苯酚形成共沸物,其沸点(99.5℃)与苯酚沸点(182℃)相差很大,可以很容易地用成熟的方法将其先行分离。在除去水之后,反应液分离的任务是将反应液分离成三个馏分:
循环苯酚:含少量水和苯二酚,返回反应工序;
混合苯二酚:含少量苯酚,送苯二酚精制工序;
焦油:含少量对苯二酚,排放。
比如罗纳·普朗克公司专利CNl45086A报道的分离提纯方法:将脱水浓缩后的反应产物送入脱苯酚塔一次脱除苯酚,塔釜物料送入脱焦塔和蒸发器脱除焦油,脱焦塔馏出物料送至第二脱酚塔,完全脱除苯酚后的物料送入产品精制塔,分离出邻苯二酚、对苯二酚。此工艺中脱焦油蒸发器采用薄膜蒸发器,将焦油在脱除部分苯酚和邻苯二酚之前从系统中排出,分离出来的焦油中含7%左右的对苯二酚。
但是目前的反应液分离方法存在两个主要问题——变质损失和带走损失:
苯酚、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常压沸点分别为182℃、246℃和287℃,老胶(即焦油)基本上是不挥发物,因此,采用精馏分离,不难实现它们的分离。但是精馏分离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物料损失。
而且苯酚和苯二酚属热敏物质,在精馏过程中会变质。实验表明,纯的苯酚和苯二酚在200℃下精馏时变质损失并不大,在1%以下。但是,它们与催化剂和老胶共存时,变质损失明显增大,这是反应液分离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变质损失量取决于物料的受热时间和精馏温度,受热时间愈短,精馏温度愈低,变质损失愈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中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嘉兴市中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05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