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热炉的强化传热管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08384.4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1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杰;王国清;张利军;周丛;杨沙沙;李晓锋;张永刚;王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8F1/40 | 分类号: | F28F1/40;B22D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崇;李婉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换热管 强化传热管 扭曲片 静态铸造 加热炉 强化传热元件 离心铸造 内壁 换热管内壁 使用寿命 轴向方向 堆焊 对焊 管壁 焊接 打印 延伸 | ||
1.一种加热炉的强化传热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包括:
制造第一换热管的步骤(a1),所述第一换热管通过离心铸造方法制造;
制造强化传热元件的步骤(a2),在所述第一换热管内壁上堆焊出沿轴向方向延伸的扭曲片(3),以形成强化传热元件。
2.一种加热炉的强化传热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包括:
制造第一换热管的步骤(b1),所述第一换热管通过离心铸造方法制造;
制造强化传热元件的步骤(b2),在所述第一换热管内壁上通过3D打印方法打印出沿轴向方向延伸的扭曲片(3),以形成强化传热元件。
3.一种加热炉的强化传热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包括:
制造第一换热管的步骤(c1),该第一换热管通过离心铸造方法制造;
通过静态铸造方法制造扭曲片(3)的步骤(c2);
通过离心铸造方法制造第二换热管(2)的步骤(c3),该第二换热管(2)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直径相同;
制造强化传热元件的步骤(c4),将所述扭曲片(3)焊接在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内壁上,并将焊接有所述扭曲片(3)的第二换热管与所述第一换热管(2)进行焊接,以形成强化传热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加热炉的强化传热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扭曲片(3)之间的焊缝进行无损探伤检测的步骤(c5)。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炉的强化传热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还包括:
制造多个所述强化传热元件,并焊接多个所述强化传热元件,以形成强化传热管(1)的步骤(s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炉的强化传热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强化传热管(1)上的多个焊缝进行无损探伤检测的步骤(s2)。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炉的强化传热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的直径为D,所述扭曲片(3)上具有沿所述换热管(2)的轴向方向从所述扭曲片(3)的上侧边至下侧边贯穿形成的竖孔(4),以形成多个扭曲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炉的强化传热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扭曲部分沿所述换热管(2)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炉的强化传热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传热管(1)中沿轴向方向设置的所述扭曲片(3)的个数为1-12个,优选为1-4个。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炉的强化传热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孔(4)的直径为大于等于0.1D且小于等于0.9D,优选为大于等于0.2D且小于等于0.5D。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炉的强化传热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扭曲片(3)的扭曲角度为90-1080°,优选为120-360°。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炉的强化传热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扭曲片(3)的沿所述换热管(2)的轴向长度和所述扭曲片(3)的直径之间的比例为1-6,优选为2-4。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炉的强化传热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扭曲片(3)的厚度为所述换热管(2)壁厚的60%-120%,优选为80%-100%。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炉的强化传热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强化传热管(1)内设置有多个所述扭曲片,多个所述扭曲片(3)沿轴向方向均匀间隔布置,多个所述扭曲片(3)之间的间隔距离为大于等于15D且小于等于75D,优选为大于等于25D且小于等于50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838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静态冷却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下一篇:一种螺旋百叶窗式矩形内翅片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