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空化及控制出水姿态的航行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5176.9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80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良;白葵;田俊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3G6/00 | 分类号: | B63G6/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范晓毅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控制 出水 姿态 航行 装置 | ||
1.一种抑制空化及控制出水姿态的航行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航行体头部(1)、航行体柱体(2)和尾部控制舵面(3);其中,航行体柱体(2)为细长圆柱体结构,航行体头部(1)固定安装在航行体柱体(2)的顶部;尾部控制舵面(3)垂直于航行体柱体(2)的轴线方向,固定安装在航行体柱体(2)的底部;所述航行体头部(1)为平头圆弧台状结构;航行体头部(1)顶部和底部均为圆形水平台,顶部为小径水平台,底部为大径水平台;顶部小径水平台水平同轴位于底部大径水平台的上部;底部大径水平台与航行体柱体(2)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航行体头部(1)的顶部小径水平台的半径为航行体柱体(2)半径的0.1-0.6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空化及控制出水姿态的航行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航行体柱体(2)长为3-14m;直径为0.25-2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抑制空化及控制出水姿态的航行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航行体头部(1)顶部小径水平台和底部大径水平台外边缘通过光滑曲线连接,曲线的跨度,即顶部小径水平台边缘与底部大径水平台边缘的水平间距小于0.1倍航行体总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空化及控制出水姿态的航行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航行体包括两个尾部控制舵面(3);两个尾部控制舵面(3)对称安装在航行体柱体(2)的两侧;且两个尾部控制舵面(3)位于航行体柱体(2)的径向直径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空化及控制出水姿态的航行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控制舵面(3)固定安装在距离航行体柱体(2)底面0.05-0.1倍航行体总长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抑制空化及控制出水姿态的航行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控制舵面(3)为长方体结构,长度L1为1-3倍的航行体柱体(2)半径;宽度L2为0.6-1.5倍航行体柱体(2)半径;高度L3为0.05-0.1倍航行体柱体(2)半径;尾部控制舵面(3)与航行体柱体(2)舵面通过舵轴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517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