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具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05104.4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5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丁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昌县双彩乡凯大模具厂 |
主分类号: | B29C45/37 | 分类号: | B29C45/37;B29C3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凸状部 贯通孔 外周 隔热层 模具 贯通构件 模具制造 模具主体 内壁面 贯穿 壁面 优选 贯通 配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具制造方法:在形成有隔热层的模具中,即使在设于模具的贯通孔内贯穿有贯通构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发生隔热层的缺口等问题。该模具包括:模具主体,在其内壁面具有凸状部;隔热层,其配置于上述内壁面;贯通孔,其沿上述模具主体的厚度方向贯通上述凸状部,能够供贯通构件贯穿,上述贯通孔的外周位于上述凸状部的顶面的外周的内侧。优选上述贯通孔的位于凸状部的顶面的外周与上述凸状部的顶面的外周之间的间隔为0.5mm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形成有隔热层的模具及该模具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热塑性树脂比金属等其他材料轻,并且容易通过注塑成型法等来形成期望的形状,因此在汽车等所使用的电气零部件及电子零部件、办公设备、食品的容器、饮料的容器等各种领域内被使用。
在如注塑成型法那样将熔融状态的热塑性树脂填充到模具内来得到期望形状的树脂成型体的情况下,在模具的模腔表面形成有用于付与树脂成型体图案、形状的图案、形状。
为了提高上述模腔表面的形状、图案向树脂成型体的转印性,已知有如下方法:对热塑性树脂进行改良,或者在热塑性树脂中混合特定的添加剂,或者提高模具温度。
特别是,提高模具温度的方法在不需要对材料进行改良这一点上是有效的。然而,若提高模具温度,则成为具有可塑性状态的热塑性树脂的冷却固化所需要的时间变长,通常成型效率会下降。
因此,在专利文献1等中公开了利用热导率较小的隔热层将模具的内壁面覆盖的模具、即隔热模具。
对于上述的专利文献1等所记载的隔热模具,除了能实现上述那样的转印性的改良以外,还适合于需要提高模具温度的情况(例如,成型性的改善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9-155876号公报
然而,为了在树脂成型体成型后能够容易地从模具取出成型体,而使用了推杆,该推杆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贯穿被设于模具的贯通孔。若在形成有隔热层的模具内使用推杆,则在模具的内部的、贯通孔的边缘的部分处,隔热层与推杆之间发生摩擦。而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该摩擦而使隔热层上出现缺口等。
另外,为了把握在成型时模具内的树脂的状态,而在设于模具的贯通孔内设置温度计、压力表等传感器。在向形成有隔热层的模具安装该传感器时,由于贯通孔与传感器之间的间隙非常窄,因此在将传感器插入时,在贯通孔的边缘的部分处,隔热层与传感器之间发生摩擦。而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该摩擦而使隔热层上出现缺口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技术:在形成有隔热层的模具中,即使在设于模具的贯通孔内贯穿有贯通构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发生隔热层的缺口等问题。
本发明人发现,在形成有隔热层的模具中,在设于模具的贯通孔内贯穿有贯通构件的情况下,会发生隔热层的缺口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反复进行了专心研究。结果发现若为如下这样的模具,则能够解决以上的问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该模具包括:模具主体,在其内壁面具有凸状部;隔热层,其配置于上述内壁面;贯通孔,其沿上述模具主体的厚度方向贯通上述凸状部,能够供贯通构件贯穿,上述贯通孔的外周位于上述凸状部的顶面的外周的内侧。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模具。
(1)一种模具,该模具为在内壁面形成有隔热层的模具,该模具具有自上述内壁面沿厚度方向延伸的贯通孔,在上述贯通孔内贯穿有贯通构件的状态下,上述隔热层与上述贯通构件之间不接触,并且上述贯通构件的靠模腔侧的端面与模腔表面平齐。
(2)根据(1)所述的模具,其中,该模具包括:模具主体,在其内壁面具有凸状部;贯通孔,其沿上述模具主体的厚度方向贯通上述凸状部;贯通构件,其用于贯穿上述贯通孔,上述贯通孔的外周位于上述凸状部的顶面的外周的内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昌县双彩乡凯大模具厂,未经新昌县双彩乡凯大模具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51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蜗杆驱动螺纹抽芯机构
- 下一篇:注塑加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