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摄像头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03459.X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1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大西本泰;小林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艾莱希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1/04 | 分类号: | B60R11/04;H04N5/22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摄像头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发明涉及一种车载摄像头。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一种车载摄像头,其通过对由安装于车辆的摄像头拍摄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抽出路面的车线、前方车辆、对头车、人物或者道路标识。车载摄像头应用于支援车辆的安全行驶的车载系统。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5/0042798号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在基板设置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孔,使摄像头体的一部分收容于该孔,从而缩小高度方向的尺寸的车载摄像头。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载摄像头存在如下担忧:被基板下侧的处理元件等加热的空气在通过基板的孔时将摄像头体加热从而影响摄像头体的动作。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车载摄像头。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一发明的车载摄像头用于以沿着朝向车体的前方或者后方的窗玻璃的状态安装于车内而拍摄车外的景象,具有:摄像头主体部,所述摄像头主体部沿着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光轴配置,并具有透镜部、位于所述透镜部的后方的拍摄元件以及位于所述拍摄元件的后方并装配所述拍摄元件的摄像头用基板;板状的主基板,所述主基板位于所述摄像头主体部的下侧并朝向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扩展;连接基板,所述连接基板电连接所述摄像头用基板与所述主基板;罩壳体,所述罩壳体支承所述摄像头主体部,并从上侧覆盖所述摄像头主体部以及所述主基板;以及基底壳体,所述基底壳体覆盖所述主基板的下表面,所述连接基板具有:上侧部,所述上侧部位于所述主基板的上侧并与所述摄像头用基板连接;下侧部,所述下侧部位于所述主基板的下侧并与所述主基板的下表面连接;以及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主基板的外周侧并从所述上侧部到达所述下侧部,所述上侧部在前端与所述摄像头用基板连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车载摄像头。
附图说明
图1是装设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载摄像头的车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载摄像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主基板以及摄像头主体部的平面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主基板以及摄像头主体部的侧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主基板以及摄像头主体部的后方立体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头主体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变形例1的主基板以及摄像头主体部的后方立体图。
图8是变形例2的主基板以及摄像头主体部的后方立体图。
符号说明
1…车体,2…摄像头主体部,3a…罩壳体,3b…基底壳体,5…主基板,5a…下表面,5c…缺口部,5e…外周缘,6…连接器部,9…车内,10,110,210…柔性印刷基板,11…摄像头用基板部(摄像头用基板),11d…下端缘,12…连接基板部(连接基板),13、113、213…上侧部,13a、14a、113a、114a、213a…前端部,14、114、214…下侧部,15、115、215…弯折部,15a、115a、215a…弯折内周侧,16…端子部,17…主体部,18…按压部件(按压部),18d、118d…接触面,21…透镜部,26…拍摄元件,37a…厚壁部,50、55…窗玻璃,51、56…玻璃面,100…车载摄像头,111d…上端缘,L…位置,L…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车载摄像头100进行说明。
另外,以下说明中使用的附图,为了方便强调特征部分,有时将特征部分放大表示,各构成要素的尺寸比例等不一定与实际相同。为了相同的目的,有时省略非特征部分的图示。
并且,在以下的车载摄像头100的说明中,将在把车载摄像头100安装于车体1时的车体1的车宽度方向作为车载摄像头100的宽度方向或者左右方向,将车体1的前后方向作为车载摄像头100的前后方向,将车体1的上下方向作为车载摄像头100的上下方向。另外,车载摄像头100的各部件的状态以及配置是一个例子,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变更。
在本说明书中,沿前后方向延伸(或者沿前后延伸)除了包括严格地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情况之外,还包括沿相对于前后方向以低于45°的范围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
<第一实施方式>
(车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艾莱希斯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艾莱希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34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