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土壤保墒原理的面源污染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3198.1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74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严登华;史婉丽;翁白莎;秦天玲;曹爽;石晓晴;刘盈斐;周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E03F5/00;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9 | 代理人: | 李蕊,李林合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土壤 保墒 原理 污染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土壤保墒原理的面源污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顺着缓坡坡向做若干间距相同的等高线,在处于最顶部所述等高线上设置避免径流流量过大的截洪环槽;
S2:在垂直所述截洪环槽以下的缓坡等高线上种植若干作物;
S3:在步骤S2间隔种植的作物之间均匀种植绿肥;
S4:在所述作物和绿肥间开设若干径流导排路径;
S5:在缓坡下设置与步骤S4所述径流导排路径连通的,作为面源污染处理缓冲带的果园,所述果园中均匀分布有若干径流导排路径;
S6:步骤S5中的径流导排路径向外连通拦截固体杂质的预处理池;所述预处理池通过沉砂池与回收利用氮磷营养元素的生态鱼塘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土壤保墒原理的面源污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等高线间距为3-5米,相邻作物行距为3-4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土壤保墒原理的面源污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鱼塘底部种植有吸收多余氮磷营养元素的水草,以及放置有若干的河蟹;所述生态鱼塘内养殖有食草类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土壤保墒原理的面源污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鱼塘中水草种类为轮叶黑藻、芦苇和茭白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生态鱼塘在3-5月时,水深为50cm-70cm;6-9月时,水深为1.2m-1.9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土壤保墒原理的面源污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鱼塘面积与果园面积之比为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土壤保墒原理的面源污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洪环槽上设有用于检测降雨量的雨量检测计;所述径流导排路径间设有用于检测径流流量的径流流量检测计,与所述径流流量检测计连接的用于监测面源污染的面源污染检测装置;以及进行数据分析和系统控制的PLC控制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土壤保墒原理的面源污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雨量检测计、径流流量检测计和面源污染检测装置均与PLC控制系统电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土壤保墒原理的面源污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雨量检测计最小检测雨量为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319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