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红外智能监控的组网联动集成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01557.X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3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晶;汪鑫;李兆熠;张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4N5/33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11011 | 代理人: | 刘东升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红外 智能 监控 组网 联动 集成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红外智能监控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红外智能监控的组网联动集成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监控系统多数都是基于可见光的装置,无法做到全天候监控,在夜晚光照度较低的状况,不能识别目标,且监控设备是独立的系统,即现场图像直接传回监控终端,由人员进行判断,不够智能,也无法及时与其他部门沟通。现有监控系统具有滞后性的特点,无法实时对现场进行准确的智能监控,且发生事故后,相关部门不能及时接到通知,采取应急措施。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红外智能监控的组网联动集成系统,通过红外成像系统实现全天候监控,组网联动可以使得多个部门共享监控信息,克服现有监控设备无法实时监控、应急响应速度较慢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红外智能监控的组网联动集成系统,其包括:包括云网系统1、监控管理中心2、红外采集系统3、安巡救援部门终端8、监管部门终端9;红外采集系统3采集不同监控点的图像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上传到云网系统1进行存储备份,同时对所采集图像数据进行识别处理,形成相应的报警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送至监控管理中心2,监控管理中心2将相应的报警信息传送至安巡救援部门终端8和监管部门终端9。
其中,所述红外采集系统3有多个,分散布置在多个不同的监控点。
其中,所述每个红外采集系统3包括红外成像器4和可见光镜头,用于采集红外和可见光波段的图像数据。
其中,所述红外采集系统3还包括云台,所述红外成像器4和可见光镜头安装在云台上,通过云台实现周向360°转动,全方位采集周围环境图像信息。
其中,所述红外采集系统3还包括无线传输模块和连接红外成像器4、可见光镜头的信息处理电路,信息处理电路对红外成像器4、可见光镜头采集的图像数据进行识别处理,进一步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传送至云网系统1和监控管理中心2。
其中,所述监控管理中心包括存储转发服务器5、监控平台服务器6和红外监控系统管理平台7。
其中,所述存储转发服务器5用于存储及转发红外采集系统3和云网系统1传送的数据信息。
其中,所述红外监控系统管理平台7用于接收红外采集系统传送的报警信息,并结合监控平台服务器6监控安巡救援部门终端8和监管部门终端9的执行情况。
其中,所述信息处理电路根据现场监控情况形成三级报警模式,一级报警为最高级别报警,将通报所有系统终端,包含监控管理中心2、红外监控系统管理平台7、安巡救援部门终端8、监管部门终端9,二级报警将传达监控管理中心2及红外监控系统管理平台7,三级报警为最低级别,通报监控管理中心2进行初步排查,所有数据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模式及时上传给监控管理中心2。
其中,所述监控管理中心2将图像信息进行云网系统1进行备份,并根据相关报警级别将信息传送到不同的终端。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基于红外智能监控的组网联动集成系统,通过红外智能监控组网联动系统的建立,实现全天候的现场监控,克服夜间光照度较差的难题,能够实现快速的信息多部门共享,及时采取应急救援措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红外智能监控的组网联动集成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基于红外智能监控的组网联动集成系统包括云网系统1、监控管理中心2、红外采集系统3、安巡救援部门终端8、监管部门终端9;红外采集系统3采集不同监控点的图像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上传到云网系统1进行存储备份,同时对所采集图像数据进行识别处理,形成相应的报警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送至监控管理中心2,监控管理中心2将相应的报警信息传送至安巡救援部门终端8和监管部门终端9。
其中,红外采集系统3有多个,分散布置在多个不同的监控点。
每个红外采集系统3包括红外成像器4和可见光镜头,用于采集红外和可见光波段的图像数据。
红外采集系统3还包括云台,所述红外成像器4和可见光镜头安装在云台上,通过云台实现周向360°转动,全方位采集周围环境图像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未经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15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