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电压直流电加热可穿戴装置安全防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00289.X | 申请日: | 2016-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8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杨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时和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7/00 | 分类号: | A61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471 | 代理人: | 付登云 |
地址: | 21303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压 直流电 加热 穿戴 装置 安全 防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加热穿戴设备,具体说的是一种能够防止使用者发生冷烫伤的电加热可穿戴装置。
背景技术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冬天最冷,为了保暖驱寒,人们会采取各种措施,一种比较高科技的措施就是采用电加热可穿戴设备,在衣服、腰带、裤子等地方设置相应的加热片,然后通过直流加热,达到保暖的效果。
目前市面现有的低电压直流电加热可穿戴装置(如衣服,腰带,裤子,帽子,鞋垫),都是主要由电源---控制器----加热片组成的。
现有的低电压直流电加热可穿戴装置一般没有可自动调控温度的安全装置,使用者长时间使用时,容易发生冷烫伤,对使用者造成一定伤害。所谓的冷烫伤是指,长期接触大概50~60摄氏度的物体,如加热垫等时间长了会产生烫伤的症状,和有时候冬天晚上人类脚被热水袋烫出水泡的道理是一样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冷烫伤的低电压直流电加热可穿戴装置安全防护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是:低电压直流电加热可穿戴装置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移动电源、主控制装置IC、冷烫伤保护装置、温控装置以及碳纤维发热贴片;所述的移动电源与主控制装置IC连接,提供电能;所述的温控装置与冷烫伤保护装置并联后分别与主控制装置IC和碳纤维发热贴片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防冷烫伤精度,所述的冷烫伤保护装置包括常闭型高灵敏度震动传感器,该常闭型高灵敏度震动传感器与温控装置并联。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碳纤维发热贴片温度过高,造成高温烫伤,所述的温控装置与常闭型高灵敏度震动传感器并联后通过过热保护器与碳纤维发热贴片连接。
为了方便显示碳纤维发热贴片的加热状况,所述的主控制装置IC和碳纤维发热贴片之间还设置有与常闭型高灵敏度震动传感器并联的指示灯。
为了提高防尘、防水以及防氧化能力,所述的常闭型高灵敏度震动传感器的感应面加厚,电镀金。
为了进一步提高防尘、防水以及防氧化能力,所述的电镀金的纯度为99.00%~99.99%。
为了进一步提高防尘、防水以及防氧化能力,所述的电镀金的纯度为99.50%~99.99%。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镀金的纯度为99.97%。
为了减轻重量,方便携带,所述的移动电源为锂离子蓄电池。
为了提高碳纤维发热贴片的安全性能,所述的碳纤维发热贴片的外部套装有无纺布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低电压直流电加热可穿戴装置安全防护装置,通过移动电源、主控制装置IC、冷烫伤保护装置、温控装置以及碳纤维发热贴片等的配合,能够方便地控制碳纤维发热贴片的工作状态,防止冷烫伤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安全性能。由于所述的冷烫伤保护装置包括常闭型高灵敏度震动传感器,该常闭型高灵敏度震动传感器与温控装置并联,提高了防冷烫伤精度。由于所述的温控装置与常闭型高灵敏度震动传感器60并联后通过过热保护器与碳纤维发热贴片连接,防止了碳纤维发热贴片温度过高,造成高温烫伤。由于所述的主控制装置IC和碳纤维发热贴片之间还设置有与常闭型高灵敏度震动传感器并联的指示灯,方便了显示碳纤维发热贴片的加热状况。由于所述的常闭型高灵敏度震动传感器的感应面加厚,电镀金,提高了防尘、防水以及防氧化能力,延长了使用寿命。由于所述的电镀金的纯度为99.00%~99.99%,进一步提高防尘、防水以及防氧化能力。由于所述的移动电源为锂离子蓄电池,减轻了重量,方便携带。由于所述的碳纤维发热贴片的外部套装有无纺布层,提高了碳纤维发热贴片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低电压直流电加热可穿戴装置安全防护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中10-移动电源;20-温控装置;30-碳纤维发热贴片;40-指示灯;50-过热保护器;60-常闭型高灵敏度震动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时和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时和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02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声控投影的吊顶式空气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眼部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