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拼装锁口管止水结构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99730.7 | 申请日: | 2016-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96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任贵生;张艳芳;王可新;王小洁;邹登亮;沈元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地质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20 | 分类号: | E02D5/20;E02D2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郑兴旺 |
地址: | 10014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连续墙 锁口管 止水结构 接头处 拼装 施工 防渗水性 技术效果 施工过程 素混凝土 拔出 减小 钢筋 | ||
本发明中公开了一种采用拼装锁口管止水结构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其通过在改变连墙施工中使用的锁口管结构,并对施工过程进行适应性改变,取得了减小锁口管拔出的力、减少地下连续墙接头处的无钢筋素混凝土部分体积,并增加了地下连续墙接头处的防渗水性能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方法,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采用拼装锁口管止水结构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蓬勃发展,在地铁、房建等大型深基工程中越来越广泛地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是由许多墙段拼组而成,为保持墙段之间连续施工,接头采用锁口管工艺,即在灌注槽段混凝土前,在槽段的端部预插一根直径和槽宽相等的锁口管,待混凝土初凝后将锁口管徐徐拔出,使端部形成半凹榫状。然后下幅地墙钢筋笼的凸口放下衔接,然后浇筑混凝土两幅地墙形成一个整体,后浇筑的混凝土在半凹榫状的位置处形成凸榫结构,以使相邻两幅地下连续墙之间较好的衔接。
但是,在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过程中,第二个地下连续墙的基坑开挖前,位于相邻的地下连续墙之间的锁口管须首先拔出,以给基坑的开挖提供足够的空间,之后浇筑第二段地下连续墙时,原本锁口管的位置会被混凝土充满形成凸榫,如此完成相邻地下连续墙的连接。但是,锁口管处充满的为素混凝土,第二段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无法延伸至锁口管的位置,因此,地下连续墙的接头处往往存在抗剪能力薄弱区,使得地下连续墙的刚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拼装锁口管止水结构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其通过锁口管的结构以及其取出顺序的改变,使得相邻的地下连续墙在浇筑完成后,在接头处形成一个槽孔,通过在槽孔内下放与槽孔形状适配的钢筋笼并浇筑,减少相邻地下连续墙接头处的素混凝土体积,提升地下连续墙的接头处的抗剪能力。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采用拼装锁口管止水结构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开挖基土层以形成地坑,并在地坑两侧施工形成导墙;
步骤二、待步骤一中的导墙凝固后,对地坑进行深挖形成第一槽段;
步骤三、清理第一槽段底部的沉渣,在第一槽段的两端垂直安插管体,向两根管体之间的第一槽段内下放连续墙钢筋笼并浇筑,形成第一地下连续墙;
步骤四、在第一地下连续墙初凝后,拆除管体中靠近即将开挖的槽段的钢管,以及第一槽段另一端的整个拼装锁口管,以该钢管让出的空间为起点,对地坑进行深挖形成第二槽段;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拔出的钢管插回形成整根拼装锁口管,并在第二槽段的另一端垂直安插一根拼装锁口管;
步骤六、清除第二槽段底部的沉渣并向第二槽段内的两根拼装锁口管之间下放连续墙钢筋笼并浇筑,形成第二地下连续墙;
步骤七、在第二地下连续墙初凝后,拔出第二槽段与第一槽段之间的拼装锁口管,以及远离第一槽段的一端的拼装锁口管中靠近下一地下连续墙的钢管;
步骤八、在第一地下连续墙与第二地下连续墙之间拔出的拼装锁口管形成一槽孔,向该槽孔内插入连墙钢筋笼并浇筑,形成相邻地下连续墙的接头;
其中管体按照如下步骤加工形成:由两块钢板弯折或卷制形成两个钢管,两个钢管上沿各自的长度方向分别焊接与钢管等长的凸榫与拼装槽,将两根所述钢管通过凸榫与拼装槽对接形成管体,且钢管在对接处形成相互抵触的拼装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地质工程公司,未经北京市地质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997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