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物料粘附的料斗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85014.3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6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赵大稳;窦如军;窦如羊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市润发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66 | 分类号: | B65D88/66;B65D88/7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奚衡宝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板 外板 软连接 夹层 料斗 物料粘附 振动器 形式形成 振动产生 振动幅度 附着 缓冲 噪音 支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物料粘附的料斗。包括外板(1)和设置在外板(1)内的内板(2),所述外板(1)和内板(2)之间形成夹层(3),所述外板(1)和内板(2)通过软连接形成连接,所述夹层(3)内设置附着在内板(2)上的振动器(4)。本发明将料斗设置成内板、外板的结构形式,且内板、外板之间形成夹层,外板、内板通过软连接的形式形成连接,这样当振动器开启时,内板受到振动,而外板由于软连接的缓冲,其振动幅度相对内板较小,因此本发明的外板一能起到对内板的支撑,二能降低一部分因振动产生的噪音;改善操作员的工作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物料粘附的料斗,属于物料下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物料输送和搅拌技术领域,料斗作为一种进料工具应用的非常广泛,料斗结构形式较为简单,在输送一些粘性物料的时候,物料容易粘附在料斗上,此时清理起来非常不便,因此需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较好防粘性能的一种防物料粘附的料斗。
为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外板(1)和设置在外板(1)内的内板(2),所述外板(1)和内板(2)之间形成夹层(3),所述外板(1)和内板(2)通过软连接形成连接,所述夹层(3)内设置附着在内板(2)上的振动器(4)。
所述内板(2)内设置有加热管(5)和冷却管(6)。
所述内板(5)内表面设置有防粘层。
所述内板(2)侧面下部设有从外板(1)延伸而出的废料出口(7),所述废料出口(7)路径上设置风机。
所述加热管(5)和冷却管(6)为方形结构。
本发明的优点是:1)本发明将料斗设置成内板、外板的结构形式,且内板、外板之间形成夹层,外板、内板通过软连接的形式形成连接,这样当振动器开启时,内板受到振动,而外板由于软连接的缓冲,其振动幅度相对内板较小,因此本发明的外板一能起到对内板的支撑,二能降低一部分因振动产生的噪音;改善操作员的工作环境;
2)本发明进一步的在内板内设置加热管和冷却管,加热管设置可以在处理粘附在内板上粘性物料时加热物料,从而达到降低物料粘性的目的,使其和振动器一起形成对物料的防粘处理,经过实际使用,处理效果好;
3)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冷却管,冷却管的存在则可在今年物料清理后,快速的使内板温度降低,使其再次投入使用,提高工作效率;
4)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废料出口,并在废料出口路径上设置风机,这样粘附在内板上的粘性物料可通过废料出口出料,不会对下一物料处理造成污染;
5)本发明进一步的加热管和冷却管设置成方形结构,方形结构则避免了物料死角的存在,进一步保证了物料的清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外板、2为内板、3为夹层、4为振动器、5为加热管、6为冷却管、7为废料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外板1和设置在外板1内的内板2,所述外板1和内板2之间形成夹层3,所述外板1和内板2通过软连接形成连接,所述夹层3内设置附着在内板2上的振动器4。
所述内板2内设置有加热管5和冷却管6。
所述内板5内表面设置有防粘层。
所述内板2侧面下部设有从外板1延伸而出的废料出口7,所述废料出口7路径上设置风机。
所述加热管5和冷却管6为方形结构。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当需要对粘附在内板2上的物料进行清理时,开启振动器4和加热管,以及将废料出口7及风机打开,这样粘附在内板2上的物料从内板2上松动后就由风机将其从废料出口7处吸出,待该处理完毕后,将振动器4、加热管5以及废料出口7、风机关闭,启动冷却管6实现对内板2的降温,从而达到内板2快速降温的目的,使其投入对下一物料的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市润发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市润发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50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