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免提通信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75239.0 | 申请日: | 201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3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嘉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9/08 | 分类号: | H04M9/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杨嘉怡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免提 通信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免提通信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降噪、消回音、流畅通话的免提通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在例如音频对讲、视频会议或可视门铃之类的免提通信系统中,由远端设备的麦克风手机的语音被发送到近端设备,从而从近端设备的扬声器输出。近端设备也设有麦克风,并且近端扬声器的语音会被发送到远端设备。因此,从远端侧的扬声器和近端侧的扬声器输出的语音分别被输出到麦克风。当没有执行任何处理时,语音再次被发送到相应设备,从而导致“回音”现象,即,从扬声器中听到回音一样的且存在延时的自己的话音。当回音很大时,其再次被输入到麦克风并在系统中回旋,从而形成“啸叫”。
目前已有回音消除装置以防止上述的回音现象,例如采用软件消回音,如speex,webrtc软件,这类软件采用庞大的傅里叶时域变换算法,消耗硬件资源比较大,占据较多的CUP调度资源和内存空间;另一种采用硬件消回音芯片,例如富迪系列的FM1188芯片,但这样的方法不仅增加方案成本,还增大电路体积、增加额外的电流消耗。而且采用上述两种的回音消除方法效果都不明显,可以抑制抵消的回声分贝数非常低,只有50dB左右,当回音稍大时形成的啸叫无法避免,而且对不同的平台环境需要不同的配置调整,移植一次需要大量的调试工作。
因此,亟待一种改善的免提通信控制方法以克服以上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提通信控制方法,其可实现在免提对讲过程中消除回音、啸叫,降低噪音。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免提通信控制方法,用于建立短距离无线连接的通信双方,通信双方均包括麦克风和扬声器,包括:
从远端通信方的麦克风接收的语音数据中采集第一语音信号及第二语音信号;
比较所述第一语音信号和所述第二语音信号之变化(ΔT),若该变化(ΔT)大于预定的开启阈值(ΔON),则控制近端通信方的扬声器关闭;若该变化(ΔT)在预定时间内持续小于预定的关闭阈值(ΔOFF),则发送所述语音数据至近端通信方并在近端通信方的扬声器中播放并控制近端通信方的麦克风关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比较法来实现语音识别,当语音被识别为正常通话声音时,本发明采取分时采样及播放的方法来实现免提对话。具体地,通过麦克风进行的声音采集和通过扬声器进行的声音播放是两个互斥的动作,在通信一方的麦克风采集正常通话语音时,通信另一方的扬声器不会进行声音播放,在通话语音采集完成确认说话结束后,通信另一方的扬声器才进行声音播放并控制本端的麦克风关闭,以此确保播放远端送来的语音时不会被本端麦克风设备采回,阻断回音、啸叫的形成。而且,本发明通过设定预定的开启阈值和关闭阈值来过滤环境噪音,从而起到降低通话噪音杂音的作用。
较佳地,所述第二语音信号为零值信号(V0),所述第一语音信号和所述第二语音信号之变化(ΔT)即为所述第一语音信号。
较佳地,比较所述第一语音信号和所述第二语音信号之变化(ΔT)包括计算所述第一语音信号和所述第二语音信号的差值的绝对值。
较佳地,比较所述第一语音信号和所述第二语音信号之变化(ΔT)包括比较所述第一语音信号的幅度和所述第二语音信号的幅度之变化。
较佳地,通信双方通过Wifi连接或Bluetooth连接。
较佳地,通信双方的设备包括手机、对讲机或可视门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免提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免提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实施例在安静环境下麦克风采集的语音信号的幅度变化图。
图4为本发明免提通信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实施例在嘈杂环境下麦克风采集的语音信号的幅度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嘉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嘉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52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