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溃缩且溃缩后可恢复的旋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73379.4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064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守卫;付源;李宝泳;贾伟;刘继辉;姚惠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G1/10 | 分类号: | G05G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章兰芳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溃缩 溃缩后 可恢复 旋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旋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溃缩且溃缩后可恢复的旋钮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汽车厂对汽车的内饰凸出物均有GB11552或ECE-R21要求,例如汽车旋钮,所述GB11552或ECE-R21要求汽车旋钮的凸出高度小于等于9.5mm。现有技术中,采用编码器或电位器为编码组件的汽车旋钮凸出高度超过9.5mm时,为满足GB11552或ECE-R21要求,通常的做法是:镂空旋钮下部电位器或编码器底座外缘的PCB,仅留出数根连桥与周边主PCB连接,实现旋钮在378N作用力下能够溃缩脱落,使旋钮高度降低到9.5mm以下。
使用此种旋钮溃缩脱落方案有两个方面的缺点:一方面,受PCB材质及制作工艺的影响,旋钮溃缩力的变差较大,难以满足部分客户比较严格的溃缩力范围的要求;另一方面,当发生碰撞或乘员误操作造成旋钮发生溃缩脱落时,旋钮的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将失效,使得用户需要更换整个电器件,导致用户发生较大的损失,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溃缩且溃缩后可恢复的旋钮结构,通过在前盖的筒状结构内设置轴向导槽和台阶面,以及在旋钮组件的基座外侧壁设置与所述轴向导槽和台阶面配合的轴向导轨和弹性卡扣,实现了旋钮组件的可溃缩且溃缩后可恢复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溃缩且溃缩后可恢复的旋钮结构,包括具有筒状结构的前盖、嵌入前盖筒状结构内的旋钮组件、主PCB板和后盖,所述旋钮组件包括按键组件、旋钮帽、基座、编码组件、按键开关、PCB板,所述旋钮组件的旋钮帽伸出前盖的上表面;
所述前盖筒状结构的上部内直径大于下部内直径,在筒状结构上部与筒状结构下部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
所述筒状结构下部的内侧壁设有至少两条对称分布的轴向导槽;
所述旋钮组件的基座外侧壁设有与所述轴向导槽滑动连接的轴向导轨;
所述旋钮组件的基座外侧壁还设有至少两个对称分布的卡接在所述台阶面上的弹性卡扣,对旋钮组件进行轴向紧固;
所述旋钮组件的PCB板上设有用于连接柔性线束的连接器,所述旋钮组件的PCB板与主PCB板通过柔性线束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PCB板上设有用于连接柔性线束的连接器。
还进一步地,所述后盖通过螺钉与前盖固定形成用于容置所述旋钮组件与主PCB板的容置空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编码组件包括编码器或电位器,所述编码器或电位器与按键组件、基座套置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编码组件包括齿圈、活塞或弹簧、检测开关,所述齿圈与按键组件、基座套置连接。
具体地,所述筒状结构下部的内侧壁设有四条对称分布的轴向导槽。
具体地,所述旋钮组件的基座外侧壁设有四个对称分布的卡接在所述台阶面上的弹性卡扣。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溃缩且溃缩后可恢复的旋钮结构,所述前盖的筒状结构内设置轴向导槽和台阶面,所述旋钮组件的基座外侧壁设置与所述轴向导槽和台阶面配合的轴向导轨和弹性卡扣,所述旋钮组件的PCB板与主PCB板通过柔性线束连接,当旋钮组件受到378N的外力碰撞或者乘员误操作时,所述旋钮组件外侧壁的轴向导轨沿着筒状结构下部内侧壁的轴向导槽向后溃缩,使旋钮组件的高度降低到9.5mm以下,满足GB11552或ECE-R21的安全要求,所述旋钮组件的PCB板与主PCB板通过柔性线束连接,使得所述旋钮组件的溃缩行程可以灵活调整,满足用户的不同溃缩要求;同时保证了旋钮组件溃缩后的电气性能不被损坏;只需将旋钮组件的弹性卡扣重新卡接在台阶面上,即可恢复旋钮组件的旋钮功能,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旋钮组件受到外力破坏后,维修时需要更换整个电器件的问题,降低了用户的损失,同时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达到了旋钮组件的可溃缩且溃缩后可恢复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溃缩且溃缩后可恢复的旋钮结构的第一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溃缩且溃缩后可恢复的旋钮结构的第二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溃缩且溃缩后可恢复的旋钮结构的前盖筒状结构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溃缩且溃缩后可恢复的旋钮结构的前盖筒状结构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溃缩且溃缩后可恢复的旋钮结构的旋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溃缩且溃缩后可恢复的旋钮结构的旋钮组件的第一分解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33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