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PCB板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72132.0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4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pcb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云服务器及存储电路板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PCB板。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设计领域,电路板是所有电子设计内容的物理载体,所有电子设计意图的最终实现都要通过电路板的设计,所以电路板设计是任何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PCB设计的首要任务是叠层设计,叠层设计完毕后才可以进行布线(进入Layout)操作,叠层设计决定了PCB信号及电源的布局,直接影响到PCB的设计质量。传统的PCB叠层都为对称结构,且层数为偶数层,在某些情况下存在部分信号无法完全在信号层布下,这样就要按照对称结构增加两层叠层以完成此部分信号的布线。如果此部分信号线只占据其中一层(新增的两层叠层)的很小一部分,这就相当于增加两层叠层为了布局这一小部分信号线的情况,增加了设计成本。
例如:根据原理图设计情况,评估需要的叠层信息,比如需设计成8层板,则选择图1所示的叠层进行设计;叠层设计完毕后进行信号及电源的Layout布局布线,当布局布线完毕,信号线无法完全在此叠层上放置时,则需增加两层叠层如图2所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PCB叠层设计方法。通过本发明设计的叠层结构,叠层根据电路板及信号电源的实际布局及限制情况进行设计,叠层设计更加合理,降低了设计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层PCB板,包含由中心向两侧对称分布的第一电源层(Power)、第二电源层、第一信号层(Signal)、第二信号层、第一地层(GND)、第二地层、第三信号层、第四信号层。其中第一电源层部分设有信号层,且厚度小于第二电源层厚度。在第一电源层中的信号层需要参考的地方的对应第二电源层切成地(GND)。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此发明设计的叠层结构,叠层根据电路板及信号电源的实际布局及限制情况进行设计,叠层设计更加合理,降低了设计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8层PCB板设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统10层PCB板设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叠层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电源层图案示意图。
图中,A、B为信号层与电源层的距离,C为信号层,D为电源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根据原理图设计情况,评估需要的叠层信息,比如需设计成8层板,则选择图1所示的叠层进行设计;叠层设计完毕后进行信号及电源的Layout布局布线,当布局布线完毕,信号线无法完全在此叠层上放置时,选择图3所示的叠层进行布局布线;
如图3,一种多层PCB板,包含由中心向两侧对称分布的第一电源层L5、第二电源层L4、第一信号层L3、第二信号层L6、第一地层L2、第二地层L7、第三信号层L1、第四信号层L8。其中第一电源层部分设有信号层,且与对称分布的第二电源层厚度不同。在第一电源层中的信号层需要参考的地方的对应第二电源层切成地(GND)。
第二电源层L5厚度为2oz。为满足信号在电源层布设需要,第一电源层L4厚度为1oz,
对有风险的信号及电源面根据设计规则进行估算或运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当估算结果或仿真结果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时,选择图3所示的叠层进行设计。
L1/L8为1oz铜加电镀铜,用于放置元器件,信号走线,电源模块及部分电源面铺设。L2/L7为完整的地。L3/L6为信号。L4为部分UPI信号和电源共用层,L5为GND和电源共用层,其中GND在UPI信号正下方,用于给信号提供参考。
此叠层L4层的Signal要以L5层为参考,在L4层信号需要参考的地方的对应第二电源层L5层切成GND。这样即可保证信号的参考层。对于UPI信号,规则是信号到电源层的距离,要大于20H(此设计为H为4min,则20H=80mil)。如图4中,信号层C与电源层D的距离A、B。
通过电源和信号仿真评估确定具体设计。电源层布置信号后进行仿真评估,电源仿真的结果在设计要求范围之内,电源设计符合要求。这样布置信号就对电源没有影响。在本实施例中,电源层电源面占90%左右,信号面占10%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21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